2010年8月1日,從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的第3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傳來佳音:中國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獲得審議通過,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9處世界遺產。
說起“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的申遺之路,可謂是“好事多磨”。 去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召開的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山西五臺山順利晉級世界文化遺產,而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卻遭遇了“卡殼”——被審定為“補充材料推薦列入”。這是中國申遺15年以來首次遇挫。據悉,去年審議沒有通過的原因,主要是委員們對于“天地之中”概念的理解存在差異。經過一年的努力,中國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在今年補充申報材料后重新表決,終于獲得通過。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包括8處11項歷史建筑: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少林寺建筑群三處:塔林、初祖庵、常住院,會善寺,嵩陽書院,中岳廟和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嵩岳寺塔。這些建筑歷經漢、魏、唐、宋、元、明、清,構成了一部中國中原地區上下2000年形象直觀的建筑史,是中國時代跨度最長、建筑種類最多、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的真實體現。
在這8處11項“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中,有5項早已登上“國家名片”,它們分別是:少林寺塔林(1995-14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年4-2)、常住院(1995-14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年4-1、3、1995-23嵩山4-3)、嵩陽書院(1998-10古代書院4-2)、中岳廟(1995-23嵩山4-1)、嵩岳寺塔(特21中國古塔建筑藝術4-1)。此外,1996年非洲國家加蓬也曾發行過《少林寺》小型張一枚。筆者曾用這些郵票制作了極限片,下面就讓我們借助這些極限片,來領略一番“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的風貌。
少林寺塔林位于河南登封市少室山少林寺西約300米,是少林寺歷代高僧的墓地。按照佛教葬儀,寺僧圓寂后,佛徒們根據其佛學修養、佛教地位、生前享有的威望程度及其經濟、佛德等情況,建造層級和高矮大小不同的墓塔,以示功德。少林寺塔林是我國現有數量最多的墓塔群,面積2.1萬多平方米。現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磚石墓塔243座。塔的層級不同,一般為一至七級,高度都在15米以下,大都有塔銘和題記。造型有四角、六角、柱體、錐體、直線形、拋物線形、瓶形、圓形以及獨石雕刻等,種類繁多,制式多樣,是綜合研究我國古代磚石建筑和雕刻藝術的寶庫。
少林寺常住院 常住院是少林寺主體建筑,其中軸線建筑共7進,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山門面闊3間、進深3間,單檐歇山頂,門額懸康熙皇帝書題“少林寺”橫匾。山門內塑有彌勒佛和韋馱像,山門左右各建單間硬山掖門。進山門中為甬道,兩側有馬道,甬道邊立唐、宋、元、明、清各代古碑30余通。白衣殿(又名錘譜殿)面闊5間,硬山,出前廊,殿內佛龕中供銅鑄白衣菩薩像。白衣殿中的壁畫最為精彩:北墻繪16組拳術對打觀武圖,南墻繪持械格斗圖,東墻被神龕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半部繪“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畫,南半部繪“緊那羅王御紅巾”壁畫。
嵩陽書院位于嵩山南麓峻極峰下,是中國創建最早、影響最大的書院之一。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經歷代重修,目前書院保持了清代(公元1644-1911年)建筑布局,中軸建筑共分五進院落,由南向北依次為大門、先圣殿、講堂、道統祠和藏書院,中軸線兩側有配房和西院敬義齋等,共有古建筑25座108間。宋代名儒司馬光、范仲淹、程頤、程顥等曾相繼在此講學,嵩陽書院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也是宋代理學的發源地之一。 書院里最著名的是兩株漢封將軍柏,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游嵩岳時,見柏樹高大茂盛,遂封為“大將軍”,“二將軍”和“三將軍”。目前仍然存活的“大將軍柏”“二將軍柏”,其樹齡都在4500年以上,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樹木之一。
中岳廟 原名太室祠,始建于秦代,歷代均有規模的修建,是歷代帝王或大臣封禪或祭祀中岳山神的場所。現存建筑為明代和清代按照官式建筑做法重修而成的。中岳廟是依山勢的傾斜坡度,由南向北,由低到高,逐層組建,左右對稱,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古建筑群。前后高低相差37米,廟院南北長650米,東西寬166米,占地面積107900平方米,中軸建筑有七進十一層院落,中軸線東西側有6座宮院,現存古建筑514間。其中中岳廟大殿是五岳廟中面積最大,規格最高的殿宇。
嵩岳寺塔 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磚塔。位于登封縣城西北約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內,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歷史。嵩岳寺塔上下渾磚砌就,層疊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內為樓閣式,外為密檐式,總高41米左右,周長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邊十二角形,中央塔室為正八角形,塔室寬7.6米,底層磚砌塔壁厚2.45米,這種密檐形12邊形塔在中國現存的數百座磚塔中,是絕無僅有的,在當時也是少見的。全塔剛勁雄偉,輕快秀麗,建筑工藝極為精巧。該塔雖高大挺拔,但卻是用磚和黃泥粘砌而成,塔磚小而且簿,歷經千年而依舊屹立,充分證明我國古代建筑工藝之高。 嵩岳寺塔無論在建筑藝術上,還是在建筑技術方面,都是中國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