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解放前,黃河上的大橋不多,建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修建了多座大橋,遺憾的是,中國郵票中很少見到黃河大橋郵票。
新中國郵票中已發行長江大橋郵票有10余套,18枚,這些郵票共記錄了長江上的大橋,包括鐵路橋、公路橋、公路與鐵路橋等共11座,分別是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安徽蕪湖長江大橋等三套整套郵票記錄一座大橋的郵票,以及江西九江長江大橋、江蘇江陰長江大橋、安徽銅陵長江公路大橋、湖北黃石長江大橋、重慶萬縣長江公路大橋、四川攀枝花市密地大橋和新莊大橋、重慶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等非整套郵票記錄一座大橋的郵票。
中國多江河湖海,建造大橋方便了交通和人們生活。新中國郵票也發行了如長沙湘江大橋、大渡河瀘定鐵索橋、永定河盧溝橋、頤和園十七孔橋、公路拱橋、廣濟橋等等橋梁的郵票。
黃河流經青海省、四川省、甘肅省、寧夏區、內蒙古區、陜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和山東省等9個省、自治區。黃河上的第一座正式橋梁是由比利時工程公司承包修建的鄭州黃河鐵路橋。該橋1903年開工,1906年竣工。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在黃河上只有鄭州黃河鐵橋、濼口黃河大橋和蘭州的黃河公路橋等3座由外國人設計、施工的橋梁。新中國成立后,陸續在黃河上建成幾十座大橋,使黃河天塹變成了通途。
青海省:貴德黃河大橋、尕瑪羊曲黃河大橋、乙麻木黃河大橋、尖扎黃河大橋、瑪多黃河大橋、積石黃河大橋、龍羊黃河公路大橋(1996年)等;
四川省:德陽黃河大橋等。
甘肅省:蘭州市的中山橋被譽為“天下黃河第一橋”,中山橋的前身系黃河浮橋,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將浮橋改建為長233.3米,寬7.5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改為“中山橋”。另外,甘肅省還有蘭新鐵路黃河大橋(1955年)、靖遠三灘黃河大橋、瑪曲黃河大橋等。僅蘭州市已建造了銀灘、雁灘等10余座黃河公路、鐵路橋。
寧夏回族自治區:修建了數十座黃河大橋。銀川黃河公路大橋(1994年)。 中衛黃河公路大橋(1997年)、石嘴山黃河公路大橋(1989年)、中寧黃河公路大橋(1986年)、青銅峽葉盛黃河公路大橋(1972年)、陶樂黃河大橋等。
內蒙古自治區:磴口黃河大橋、包頭黃河鐵路大橋(1988年)等;
陜西省:潼關黃河鐵路大橋(1970年)
山西省:風陵渡黃河公路大橋(1994年)
陜西省和山西省之間:黃河大峽谷上的鄉韓黃河公路大橋(1998年)、黃河壺口瀑布旁的大橋;
河南省:鄭州有四座黃河大橋。舊黃河鐵路大橋(原名:平漢鐵路鄭州黃河橋); 鄭州黃河大橋新橋(1960年);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1986年) ;黃河高速公路特大橋(2004年)。 開封黃河大橋(2004年)。洛陽黃河公路大橋(1981年)、洛陽黃河大橋(1994年)、三門峽黃河大橋(1993年),連地黃河鐵路大橋(1970年)等;
山東和河南之間:孫口黃河特大橋(1995年)、長東黃河鐵路大橋(1985年)
山東省:平陰黃河公路大橋(1970年)、濱州黃河公路大橋(1972年)、曹家圈黃河鐵路大橋(1981年)、濟南黃河公路大橋(1983年)、東營勝利黃河公路大橋(1987年)、東明黃河公路大橋(1993年)、濟南第二黃河公路大橋(1999年)、利津黃河大橋(2001年)、濟陽黃河公路大橋(2008年)、京滬高鐵濟南黃河大橋(2010年)、鄄城黃河公路大橋(在建),以及德大鐵路橋、黃大鐵路橋、日東高速公路橋、德州-菏澤高速公路橋等。
以上黃河大橋資料肯定不完全,但從中看出黃河大橋確實不少,收集了一些黃河大橋的照片,不乏雄偉、美觀的大橋。遺憾的是在新中國郵票中都沒有表現。
寫這篇小文的意思,不僅僅是呼吁有關部門設計發行黃河大橋郵票,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博大精深、自然景觀豐富多樣、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可供郵票選題的素材太多、太豐富了,應充分利用好郵票設計資源,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展現國家名片。來源:西夏郵記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