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到多篇關于《朱熹誕生八百八十周年》郵票的原地文章,其觀點不一。有的人認為,只有出生地才是這套郵票的原地;有的人提出,其成就地作為原地無可置疑。筆者的觀點是:《朱熹誕生八百八十周年》郵票的原地天經地義地要包括“新安郡”(現安徽黃山市)、“古徽州”(現安徽歙縣)和“婺源縣”(江西省婺源縣)在內的。
筆者之所以把這幾地認定為《朱熹誕生八百八十周年》郵票的原地,理由主要有這么兩個。
其一,朱熹非常看重也一直宣揚自己的徽州祖籍。朱熹一生無論身在何方,無論是作書序、題跋和論著,都一直堅持以“新安朱熹”來為他的文章署名,這里的“新安”,指的就是古徽州的前身新安郡。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則是新安郡與古徽州府的府衙所在地,足見他對自己的桑梓故里古徽州的依戀情懷;同時,朱熹此舉更旗幟鮮明地顯示出,此朱熹是“新安”的朱熹,而非他處的朱熹。朱熹的父親、徽州婺源人朱松,是在宋正和八年(公元1118年)調任福建建州正和縣尉的。雖然在他鄉當官,但是卻未敢忘記自己是徽州婺源人。這一點完完全全地被朱熹繼承了下來,故而才有“新安朱熹”的署名,也才有“新安朱熹”再怎么繁忙,還是曾有兩次回到徽州婺源老家掃墓省親之舉。
其二,“徽州婺源”存在諸多有關朱熹的歷史遺跡。因歷史的變革,古代的徽州之地,一部分被劃到江西,如婺源;其余大部分屬于現今的黃山市管轄。黃山除了有“朱子研究會”之外,還有諸多與朱熹有關的歷史遺跡。如:在古徽州府所在的歙縣,有山名紫陽山,有學堂名紫陽書院(朱熹父子均在此講過學),有朱文公先世居,有程朱闕里坊,還有出自朱熹之手筆的“新安大好山水”題字墨寶。在休寧,有朱熹《詠云巖》齊云山石刻,有《新安道院記》美文。
而在婺源,有朱家故居的虹井,有朱熹兩次回鄉掃墓而植于文公山上的24棵杉樹,有朱熹名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描寫過的朱緋塘,有朱熹三次講過學的瀛山書院。
由此觀之,無論是從集郵的角度,還是從尊重朱熹本人堅稱“新安朱熹”的角度來考量,作為朱熹的桑梓故里,安徽省的古徽州(今黃山市)、古徽州府(歙縣)與古徽州婺源縣(現江西省婺源縣),屆時都應是《朱熹誕生八百八十周年》郵票最好的首發儀式舉辦地與極限集郵品制作原地。——《中國郵政報》(江志偉 汪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