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郵”,是指19世紀后期,英、美、法、德、俄、日等帝國主義國家,侵犯中國主權,在中國開辦郵政機構,給中國帶來屈辱史的見證。(更詳細客郵的知識請點擊http://www.e76bx47y.cn/news/info/1661.html)
鴉片戰爭以后,帝國主義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上,對我國進行的侵略日益加劇。1842年,英帝國主義與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個條約內容之一,就是將上海、廣州、福州、廈門、寧波辟為商埠,稱為“五口通商”。這時,英國借口我國沒有郵局,為便于僑民通信為由,逐步在我國各重要通商港口設立郵政機構,不久各帝國主義國家也都效仿英國的做法,在我領土上設立郵局,日本設的最多,尤其在東北的城鄉分布也最廣。清政府對帝國主義侵犯我國主權,非法設立郵局,非但不予阻止,反而稱之為“客郵”。
遼陽也不例外,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7月,沙俄首先在遼陽設立戰地郵局及站地總部郵政電報管理站。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l月l4日,沙俄政府明令將東北各軍郵局改為民郵局,隸屬于沙俄郵電管理局黑龍江區部管轄,但同年10月為應付日益緊張的局勢,又全部恢復為軍郵局,日俄戰爭期間改為后備戰地郵局。日軍攻占遼陽后,俄國郵局也隨之停辦。
日本“客郵”是繼沙俄后,于1904年9月4日在遼陽開辦。日本軍隊在日俄戰爭中攻陷遼陽,由遼東守備軍第十一野戰郵政局臨時電信隊遼陽電信所管理。
1906年(日本•明治39年)9月1日,遼陽設關東都督府郵政電信局遼陽支局。后于1907年(日本•明治40年)11月1日,將遼陽郵政局升格至通信管理局,后改稱遞信局,多次更改名稱。日本曾先后在遼陽設二等局,煙臺(即今遼陽市轄燈塔市)三等郵務局,遼陽城內出張所,東洋街(本町)郵便所,浪子山支局。有八處信箱及四處信柜,郵票賣所多達十五處,信筒多達20處。
1922年(民國11年)日本裁撤了遼陽城郵局,但在南滿鐵路區域之內的東洋街郵局(本町)始終未撤,直至1945年“八•一五”光復,遼陽的“客郵”才宣告結束。
遼陽“客郵”開辦的業務,日、俄戰爭結束時,日本野戰郵政機關被督都府于1906年9月接收,兼辦郵件、匯兌、儲蓄業務。廢除重量四錢以下不予辦理的限制;實施《郵便法》、《郵政匯兌法》、《郵政儲蓄法》等。1911年l月,郵政匯兌儲蓄管理事物開始設立轉賬儲蓄戶頭。民國15年(1926年)10月1日,開辦郵便年金業務。1914年,遼陽郵便局被定為外國郵件交換局。1931年(民國20年),遼陽郵便局使用供旅游特殊通信日戳,戳為雙邊圓形上半月牙為遼陽東洋街(現遼陽火車站前中華大街),下半月牙為天土時計店,電話七十番,腰框內在雙五星中間是戳的日期:20.3.3(即民國20年3月3日)。日本“客郵”局主要依靠南滿鐵路運遞和交換郵件。
這些“客郵”表面上是一個便利僑民通信的通信機構,實質上是帝國主義用來搜集我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情報特務的機構,是帝國主義侵華的前哨。日本設在遼東半島南端的所謂關東州及南滿鐵路沿線的附屬地郵局,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才宣告徹底結朿。作者:李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