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的人要想盡快提高自己的郵識,集郵刊物是離不了的。這些集郵刊物中公開發行的兩報三刊:《中國集郵報》、《集郵報》、《集郵》、《集郵博覽》、《上海集郵》,還有一些內部刊物,比如《河北集郵》、《吉林集郵》、《三湘郵報》、《四川集郵》《集郵家》、《集郵天地》等一些省級郵刊,也有《古城集郵》、《滄州郵苑》、《唐山集郵》、《處州集郵》、《安慶集郵報》、《赤峰集郵》、《長坂坡集郵》、《舟山集郵》、《宿州集郵》、《金華集郵》、《溫州集郵》、《淮南集郵報》、《寧波集郵》、《長春集郵》、《馬鞍山集郵》、《宜賓集郵》等一些市級郵刊,還包括《中國郵史》、《附加費集郵》、《生肖集郵》、《華夏專題郵刊》、《郵政用品》、《文獻集郵》等專業集郵研究會的刊物,還有像《大大連集郵》、《覓郵》、《武漢極限》等個人出資辦的集郵刊物,有報紙、有雜志,集研究、新聞、活動、心情、封片、郵戳為一體,在輕輕松松讀報刊的同時,學習到一些集郵基礎知識,集郵、學習兩相宜。
今天一下收到了兩報三刊中的《中國集郵報》、《集郵》、《集郵博覽》、《上海集郵》,《集郵博覽》還多一本。在朋友們的博客中已經能夠見到本期的目錄,好像沒有見到我的名字,因為近期沒有投稿,很是納悶,但我想雜志社不會無緣無故贈刊的,翻開雜志后,活動信息欄目“《民間傳說——牛郎織女》郵票首發式在七省市舉行”有河北的消息,正是我寫的一篇信息,忽然想起來再給《河北集郵》發這篇信息的時候,順便轉發給《集郵博覽》了。不知為什么,前些時候發表的文章卻沒有收到樣刊。
今天還收到了《河北集郵》第8期,一版和四版上各有一篇我的文章,第一版上是“《民間傳說——牛郎織女》郵票在邢臺隆重首發”,第四版是“臺灣更近了”,前一篇是新聞報道,將《民間傳說——牛郎織女》首發式活動作了全面報道。后一篇屬于集郵心情性質,以一枚紀念戳引出了對兩岸各項交流的愿景。
原來在看集郵類報刊的時候,很注重研究型的文章,通過這些文章,確實對自己的郵識提高很多、很快,但近些年此類文章很少了,一些動態型、文藝性和評論性的文章多了起來,這些文章很活潑,有趣味,越來越受到讀者的注意。但我覺得集郵研究型的文章還要有,新的形勢帶來新的問題,集郵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其實無論是那種郵刊,都有他存在的價值,從這些有看上不但能知道當地的集郵活動,了解當地集郵者的動態,還能體現出一個地方對集郵的重視程度。收到郵刊的心情是很快樂的。作者:聞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