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宅男_一级在线_欧美视频在线免费_色婷婷综合网_av成人一区二区_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一区

我愛郵票

事繁勿慌,事閑勿荒,有言必信,無欲則剛。

潘可明女士從事郵票設計及其藝術瑣談

1965年,從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裝潢專業畢業的潘可明,接到了工作單位——郵電部的通知書。她很納悶:我是學美術專業的,難道叫我去劃匯款單嗎?后來到郵電部報到,才知道被分配到郵票發行局從事郵票設計。專業對口哩!而且郵票設計工作要求的多樣性也和她興趣廣泛的性格相吻合,于是就很快很安心的喜歡上了這一行。工作之初,她和盧天驕、楊白子、陳曉聰四位女同志共同承擔了特75《服務行業中的婦女》的設計任務。她們在北京郊區的通縣觀察理發、餐飲、醫護行業;在房山縣跟隨背著竹簍的售貨員爬山送貨;在火車、汽車上了解列車員、售票員的工作;印象最深的是參加天安門清潔隊的清掃,白天帶著簸簱和掃把,在王府井大街上掃果皮、紙屑,晚上擦拭人民英雄紀念碑四周欄桿,然后根據各自的生活體驗構思繪出草圖,再聚到一起多次協商修改,最終拿出了十幅滿意的統一風格的圖稿。其中潘可明入選的是《保育員》、《汽車服務員》,這套郵票是新中國特種郵票的關門票,也是潘可明涉足郵票設計的“開山”大作。

初次設計郵票的經歷,使潘可明親身感受到了郵票設計不僅是有價值的勞動,而且是自己實現夢想與追求的廣闊天地。先是打鉛筆草圖,再畫效果圖,征求意見、正稿,有時還要拿去給郵票圖稿評議會評審,通過了再下廠制版,若是圖稿一些顏色印不出來,還要根據印刷廠的意見反復修改。正是郵票設計工作中嚴謹復雜的步驟流程,使潘可明得到磨練,進入角色,養成了認真負責、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不管是自己創作郵票還是為原畫作者設計邊飾,她都力求完美,力求創新。

潘可明女士是一位受人愛戴與尊敬的著名郵票設計家,原籍廣東順德,1940年12月8日生于上海。榮獲高級工藝美術師稱號。從1965年開始設計郵票到1995年退休,參與郵票設計30年。漫長的設計工作中,她喜歡一些具有創新性、開拓性的郵票題材,事必親躬,自己找資料,多次實地寫生、觀察,在心里、在紙上要磨合很久,才能做到“慢工出細活”。經統計,潘可明參與設計的郵票約有14套,紀念郵資封片14套,賀年明信片1套,特種郵資明信片1套。欣賞這些多姿多彩的郵票與封片,潘可明從事郵票設計30年的藝術特色與功力一覽無遺,現綜述如下:

一、花香不在多,紀特頻出彩

《中國郵票史·第九卷》記載,1980年至1991年評選出的最佳郵票(包括“建國30年最佳郵票”評選中1979年發行的郵票)、優秀郵票、最佳設計、特授榮譽獎郵票共44套,其中特種郵票27套,占61%,紀念郵票15套,占37%……由此可見,集郵者對于特種郵票的滿意度遠比紀念郵票高。究其原因,不外乎紀念郵票題材絕大多數都是以人物與時事政治題材為主,上級部門要求設計注意嚴肅性與正確性,故使得紀念郵票的藝術表現形式拘謹受限,紀念郵票要想在設計上出彩的確很有難度,并且這一局面一直到現在仍無甚改觀。

在郵票設計中,畫面能否充分運用色彩的基調及調配給人以整體美感,能否通過構圖布局、配飾的巧妙運籌準確、精煉地表達出題材的內涵,是郵票設計家們要均衡考慮的。潘可明在多年的郵票設計生涯中,傾注了全部心力執著地追求與探索著這一境界,并實施貫穿于她設計的每一套郵票。

潘可明設計的紀念郵票僅有四套。即J30《中國婦女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J34《中日和平友好簽訂》、J97《毛澤東同志誕生九十周年》、1992—20《憲法》。

J30《中國婦女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潘可明用藍色的時代色作背景,反襯出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三種身份女性那鮮活陽光的笑臉,特別醒目,表現出新社會女性面對新生活的幸福感以及樂觀向上,昂首向前的開拓精神。郵票構圖輔以麥穗、齒輪、飛機等圖案則更加深化主題,彰顯婦女在國家建設中的巨大貢獻。郵票整體設計上注重了婦女形象的生動刻畫,從而使主題突出、畫面雅致。J34《中日和平友好簽訂》第一枚《共同愿望》(第二枚選自楊柳青年畫,在此不談)采用中國的長城與日本的富士山為主圖,并在中間位置放上郭沫若手書的“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題詞,直現主題,不落俗套,立意新穎。尤其在色彩搭配上傳遞出更豐富的信息與情感。同一藍天下,綠色長城代表著大度友好蒸蒸日上的中國,白皚皚的富士山施以淺紅的襯底表現出日本人民向中國發出的友好訊息,票圖兩側的杜鵑花與櫻花則給人一種喜慶隆重的氣氛。在這小小的一枚郵票中,用藍、綠、粉紅、墨、淺紅、白等多重色彩,彈奏出鄰國和睦友好的和諧之曲。當時外交部、郵電部對發行這套郵票非常重視。郵票送審時,外交部一位副部長說:“郵票這東西,資本主義國家,像日本等國家搞的很精細。要搞,就要搞的精一些,鄧副主席還要帶出去,要像個樣子。”郵票發行后,還制成郵折外交部禮賓司購買2000套,作為鄧小平訪日代表團的禮品。而潘可明重視設色這一特點,在另一套J97《毛澤東誕生九十周年》中繼續演繹,這套郵票全套4枚,選圖分別是毛主席1925年在廣州、1945年在延安、1952年在黃河、1961年在江西拍攝的實景黑白照片,潘可明能進行藝術在加工的成分不多,最后她還是選擇了在色彩上作文章。色彩是抽象的,但在藝術的范疇里卻被人們賦予其感情寓意,每種色彩都有其特殊涵義。淺藍、土黃、淺灰、灰黑等基色,伴隨每一枚郵票圖案的原色而設,搭配得當,藝術感染下大大超出照片效果。有趣的是,郵票發行后,郵票發行局曾多次收到集郵者來信,質疑第一枚郵票沒有印上下巴的痣,認為是設計錯誤。其實并非是設計者失誤,是原照片使然,這一插曲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潘可明郵票設計的高超。另外金色則用來點綴票名與面值,富麗典雅,從而使毛澤東的光輝形象更加傳神。1992-20《憲法》郵票,是潘可明(與盧天驕合作)紀念郵票設計中的一個亮點,這套單枚票當年被評為優秀郵票。在這套郵票中,印有國徽的憲法白皮書理所當然地被安置在醒目的中位,鮮紅的國徽寓意為光芒四射的太陽,周圍以飛舞環繞的“雙鳳朝陽”造型來襯托,使畫面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背景設色通過藍、紫、綠、金黃的多層次過渡,色彩艷麗而不失莊重,彰顯了白皮紅字的“憲法”。該枚郵票以巧妙地構圖與得當的設色,表達出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以法辦事,依法治國的美好愿景。設計整體上達到了簡單、單純中富含深邃、豐富的藝術境界,故而獲得好評。

特種郵票設計具有形式自由,畫面絢麗,風格各異的特點。其中既有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如工筆重彩、工筆淡彩、水墨寫意;又有現代繪畫的裝飾手法,如水粉畫、裝飾畫、攝影等。潘可明設計郵票是“特多紀少”,所以對于她的設計風格與特色的研究則主要從特票談起。潘可明設計的特種郵票約有10 套。按照潘可明設計在各時期的演變,可簡分為三個階段:成長期、轉型期、成熟期。

1966-1978年初這個階段,基本上是潘可明從事郵票藝術創作的實踐、積累階段,即成長期。從特75《服務行業中的婦女》、《大慶紅旗》套票中設計兩枚票開始,一直到獨自擔綱T13《農業機械化》、T24《氣象》的全套設計。綜觀這一時期的設計,由于受所處年代的影響,作品難脫時代政治宣傳要求的應景式基調。設計風格以全景寫實、具象表意為主,也是當時其他郵票設計師的共同風格。當然,潘可明作為新人是應該首先學習到的。在這一前提下,能存“小異”即是個人風格了。潘可明是一位女性,女性特有的細膩使得她在初期郵票設計中,常常面面俱到,既講求畫面中虛實、動靜、主次、明暗、濃淡的對比與設置,又擅長通過具體的人物刻畫與實物特寫來表達藝術理念與思想情感。

特75《服務行業中的婦女》的第四枚《保育員》中,保育員親切地牽拉著一男兩女,體現出對孩子們的愛護之情,乍現的紅頭繩秀出保育員的愛美天性。男孩、女孩手持小紅旗,肩扛(背)紅纓槍、小步槍,跟隨保育員在綠意蔭蔭的野外漫步,更是對保育員生活相關場景的真實摹畫。郵票中人物形象設計、場景安排、色彩搭配,恰如其分,惟妙惟肖,引人共鳴。第七枚《汽車服務員》,人物所持的票夾、肩包、汽車、候車欄、綠樹等道具與場景無一遺漏,并通過藝術手法融成一個完整的畫面,真實自然,情景交融。汽車服務員那微微泛紅的笑臉,如春風般溫暖,隨風飄揚的紅圍巾,則是表現人物形象動感與美感的點綴,乃點睛之筆。1973年初夏,潘可明和任宇去黑龍江大慶油田體驗生活,住進了以“人拉肩扛”創業的王鐵人帶過的1205鉆井隊,開始了T4《大慶紅旗》的創作。高聳入云的鉆井架,大慶紅旗迎風招展,石油工人流血流汗,充滿陽剛之氣的勞動場景,以及大慶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苦干精神,讓設計者感到了前所未有震撼,懷著崇敬與激動的心情,潘可明設計出《科學管理》、《新型礦區》兩枚郵票,手法與特75是“異曲同工”,郵票要表達的主題人物或實物,總是醒目突出的放在中心位置,然后再相應的去設置合理的背景、邊飾及色彩。如果說以上幾枚郵票設計是“牛刀小試”的話,那么T13《農業機械化》、T24《氣象》則是潘可明整合自我剛剛形成的創作思路與理念的代表作。他對郵票設計的獨特理解,以及對構圖、選景、設色、等設計手法的駕輕御熟,在這兩套都是五枚的郵票中得到充分的發揮與定格,是個人設計風格的初次定型。T13《農業機械化》,豐收的金黃色作為主題色始終貫穿于全套票中,綠色的農作物讓人看到了即將收獲的喜悅和生活的希望,遠近景的襯托,虛與實的對比,動與靜的安排,協調合理。每一枚郵票都根據人物、場景、與實物的不同調劑了多種相關色彩,每一種農業機械都做到了重點突出,無不體現匠心。T24《氣象》則基本上以藍天白云作為主題色貫穿其中,與T13不同的是,所要表現的氣象工具與氣象工作沒有象以往的放大展示,而是注意了郵票畫面中諸般景象在空間、位置、大小比例的統籌安排,接近生活實況,摒棄了先前為了強調主題而進行的藝術再加工的斧鑿之氣。全套郵票清新明快,自然流暢,既對原有風格有很繼承與發揮,又對主題有開拓與創新。潘可明郵票設計手法的縝密、全面、細膩的綜合特色在此票中“可窺一斑”。

1978年,我們黨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郵電部門也采取了一系列撥亂返正的有力措施,解決了管理、選題、設計、宣傳等方面的精神束縛。T30《藥用植物(一)》、T49《郵政運輸》可算是潘可明與時俱進,摒棄舊觀念,融進新思維的兩套郵票,是她設計上的一次轉型期。

在文化大革命中,60年代發行的幾套動植物郵票,被說成是“花鳥蟲魚”,表現資產階級的“閑情逸致”遭到批判。以至于郵票發行局原打算連續發行的“菊花(第2組)”等花卉郵票的計劃被否決,也沒人敢提出發行花卉郵票的建議。粉碎“四人幫”后,潘可明大膽向領導建議發行“藥用植物郵票”,并自告奮勇搞設計。當時“左”的思想依然存在,人們心有余悸,唯恐直接提出花卉郵票通不過,郵票發行局負責人也認同以發行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郵票之名,行發行有觀賞價值的花卉郵票之實。T30《藥用植物(一)》就這樣走進了集郵者的視線,實現了花卉郵票停發14年的突破。在這套郵票中,潘可明沒有沿用既往的設計手法,而是用細致的簡筆對人參、曼陀羅、桔梗、滿山紅四種藥用植物的葉、莖、果實、根須形象的進行了形象凝練的摹畫,技法純熟,刪繁就簡,。雖然有似標本之嫌,但整體效果線條流暢,不媚不俗。色彩配置的和諧美,取決于無彩色系的黑白灰與彩色系的色相之間所構成的對比反襯。潘可明在這套郵票中大膽設色,黛黑色的整幅背景突破其莊嚴肅穆的原色視感,以素托艷,成為襯托藥用植物及果實花色的有力手段,營造出“同中求異”的審美轉換,效果強烈,賓主分明。另外郵票在其他精巧邊飾的呼應下,更顯漂亮大方。這一套郵票的設計發行,不僅透露出郵票選題寬松的訊息,而且還昭示出潘可明設計由繁就簡的轉變。T49《郵政運輸》是新中國第一套磷光郵票,是為了適應信函自動分揀而研發的。四枚郵票內容分別是郵政船、郵政汽車、火車郵政車廂、飛機,用色調深淺不一的斜紋襯托,使主題醒目突出。為了突出郵政工具的迅速便捷,還通過水波起伏、車輛斜拐、運動拖影等細微形式的巧妙襯托,將風馳電掣的郵政運輸工具的動感表現出來。郵票沒有用過多的輔景與邊飾,而已使主題鮮明,意境盡出。這兩套郵票的成功轉型,為后來潘可明的郵票設計走向成熟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郵票事業也獲得了迅猛發展,郵電部大刀闊斧,整頓郵票發行機構,確定了豐富多彩的郵票選題系列,提高了郵票印制水平,重視郵票的宣傳,使郵票的文化宣傳功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社會影響力空前提高。郵票設計家多年來被禁錮的設計理念與思路得以放飛,郵票設計藝術在群眾性、時代性、科學性、特殊性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升。潘可明女士也與時俱進,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師造化,吸收外來藝術營養,不斷超越自我,迎來了自己郵票藝術創作的成熟期。在這一時期,她的絕大多數作品都是集郵者屢有品評的好作品,并且創作出了個人郵票作品的“巔峰之作”(下文專門談及)。這一時期,作品有T50《風箏(一)》、T59《刻舟求劍》、T66《食用菌》、T69《金陵十二釵》、T97《引灤入津》、T115《風箏(二)》、1993-15《鄭板橋作品選》、1998-2《嶺南庭院》。

筆者認為,在這些特種郵票中,T66《食用菌》是最能體現潘可明身為美術工作者繪畫藝術功底的一套郵票。食用菌,是大型真菌類生物,種類繁多,千姿百態,五彩繽紛。郵票入選的六種蘑菇都是營養價值比較高的,六種食用菌的色彩又恰恰多有不同,這對擅長設色構圖的潘可明又是一次展示機會。郵票設計是多層次、多方位的,不會單一使用某種色彩,而是按照郵票主題的需求,使用各種色彩并協調好相互間的關系。潘可明為了設計好這套郵票,潘可明直接跳過標本式的掛圖方式,用濃墨重彩的油畫效果藝術再現了蘑菇在生長環境里的可人的形態。銀耳、竹蓀、猴頭菌生長在山區森林里,于是背景設置了不同顏色的樹干以襯托;竹蓀、大紅菇、雙胞蘑菇生長在不同環境的草叢里,于是背景選用草叢。至于6種食用菌,潘可明也用工巧的畫筆進行了細致入微的驀畫,從而使蘑菇形象逼真,逗人喜愛。整套郵票看上去色彩綺麗,對比鮮明,是一套雅俗共賞的郵票佳作。在設計食用菌郵票上,潘可明的匠心還不單單表現在郵票畫面上,郵票設計師還要兼顧印刷方面的知識,才能最終印出完美的郵票。郵票齒孔的設置與郵票排版的關系十分緊密,《食用菌》郵票圖案上下左右均不對稱,這樣印刷廠在給郵票打孔時就很難安排,經過與印刷廠人員共同攻關,潘可明采用上下左右銜接的方式不露痕跡地解決了此項難題。單枚郵票看不出任何痕跡,但對于整版郵票或四方連,細心地集郵者一眼就會看出來。當時,潘可明完全是用手工畫解決完成了這一問題。潘可明對于設計蘑菇的情愫記憶尤深,當她身患肺癌彌留之際,毅然做出身后捐獻眼角膜的決定,當眼角膜專家專程來京看望她時,已不能說話的她還是頑強地拿起筆,在一個信封上畫出一株紅色的小蘑菇,并題詞“紅色代表希望?!贝饲榇司案腥酥辽?!

《鄭板橋作品選》也是潘可明與盧天驕共同設計的郵票。此套郵票在形式上,既有大幅的中堂、立軸,也有小幅的扇面、冊頁,鄭板橋所擅長的竹、蘭、石、菊以及獨樹一幟的“板橋體”書法,一應俱全,代表了鄭板橋的藝術成就。而且整套郵票的排列也比較有特色,中心是豎軸立軸,兩側則以扇面、冊頁對稱,給人以有起有伏,前后呼應,形成音律的節奏感。在色彩鋪陳上,以曖色綾子襯底,樸素典雅,古香古色。原畫與綾子之間,用白邊相隔,使界線更為醒目分明。面值和銘記采用黑色,與原畫中的水墨色相呼應,而且面值雙鉤線中的白線,又與原畫與綾子的白邊相呼應,可以說,從頭到腳這套郵票每一處都經過了精心布置。這套郵票從收集資料、設計到印制發行,歷時一年零7個月,設計者為此傾注了全部的身心,深知其中的艱辛與不易。天道酬勤,后來該套郵票榮獲1994年優秀郵票。

限于篇幅,T97《引灤入津》以及《嶺南庭院》就不多談了。在潘可明的設計生涯中,編號票和文革票是她創作的一個斷層,至于何種原因使這位郵票設計家在這一時期沒有設計過一套郵票,則留待知情者繼續探討。

二、漸臻佳境,精品迸現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潘可明以及同時期其它設計家都已步入中年,這批年富力強,有較高文化藝術修養的郵票設計師的創作日臻成熟,逐漸形成了自己固有的設計風格與特色。新時代的觀念解除了他們的思想顧慮傳統的熏陶和時代大潮的激勵,使得他們的創作激情和藝術才華得以盡情發揮。他們在繼承設計沉穩、設色濃重,邊飾精細的老傳統的同時,又融入清麗明快、標新立異的新藝術手法,使得新中國郵票的面貌為之一新。

潘可明深諳“道法自然”的思想,因此她在郵票設計后期漸漸崇尚清新自然、不露斧鑿痕跡的境界。由于習慣,她的郵票設計常常要醞釀很長一段時間,厚積而薄發,故而在充裕的時間內她極易獲得來自創作主題的直覺與靈感,想法與創意一旦成熟,設計出來的郵票必定是出神入化的精品。

關于新中國郵票的設計,郵票史上有兩個“高峰”之說,即指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兩個時期。特別是1979年以后,中國郵票發行工作出現了新的變化,思想性、藝術性都有了很大提高。郵票發行數量增多,精品迭出,開創了新中國郵票設計的第二個高峰期?!侗捡R》、《齊白石作品選》、《京劇臉譜》、《庚申年》等近25套郵票成為這個高峰期的代表作。其中潘可明設計的T69《紅樓夢——金陵十二釵》、T59《寓言——刻舟求劍》、T50《風箏(一)》等三套精品就在其列。

潘可明十分喜愛一些具民間特色的民族藝術。她在外出采風或出差時,常常情不自禁地收集一些民間工藝品和小玩意兒,從中吸引一些創作上的藝術元素及靈感。1979年,當潘可明聽說有《風箏》郵票選題時,就迫不及待的報名參加設計。為了獲取《風箏》郵票的第一手設計資料,她主動結識了風箏愛好者,從他們手中收集了不少寶貴的資料?!讹L箏(一)》全套4枚,分別為“雛燕”“瘦燕”“半瘦燕”“比翼燕”,這四只風箏都屬于硬膀型,周邊骨架完整,在郵票上很難體現出這類風箏搏擊長空的律動感,潘可明接納風箏愛好者的建議決定從曹雪芹的《南鷂北鳶考工志》上選圖,這樣可比較完整地表現出風箏精巧的工藝品構造。并通過風箏上的飾物賦予了“祝?!鄙詈駜群?,第一只“雛燕”形似胖娃娃,繪有荷花,寓意新荷出水;第二只“瘦燕”婀娜多姿,肩、尾及腰部有蝙蝠、桃子圖案,喻意多福多壽;第三只“半瘦燕”的肩、尾部有蝴蝶,兩翅有蝙蝠圖案,喻意蛺蝶尋芳,百福駢臻;第四只“比翼燕”,兩只燕子齊頭并進,兩情相悅,繪有蝶戀花圖,喻意比翼雙飛,白頭偕老。除此之外,在色彩處理上也極具渲染,多種色彩的配合運用與淺米黃色背景相互輝映,使得這套風箏郵票給人以清麗淡雅、精美絕倫的觀感,故而受到集郵者的喜愛。后來,T115《風箏(二)》也發行了,潘可明這次選用了濰坊流派風箏。這套郵票整體造型設計頗有動感,在藍天白云間,蒼鷹直上云霄搏擊長空,龍頭蜈蚣搖頭擺尾蠕動,八卦圖迎風招展深蘊玄妙,鳳凰昂首來儀送來吉祥,整套郵票畫面色彩絢麗,生動有趣,洋溢著一派歡樂、喜慶的氣氛。另外,風箏擺放的角度富有節奏感,依實圖精心而設。1987年4月1日,《風箏(二)》在濰坊舉辦隆重首發式,數萬群眾參加。為發行新郵首發式,這在中國郵票發行史上尚屬首次,潘可明也被尊為設計界中“中國郵票首發式”第一人。這兩套風箏郵票,一動一靜,相得益彰,翩翩飛舞在郵票的百花園中。而這時潘可明的設計風格,也由以前的全景式鋪陳漸轉為師法自然,于細微處見功夫的高境界。

曾有集郵者好奇地問潘可明女士:“您設計的郵票中哪一套最滿意?”潘可明笑答:“你們問我哪一套郵票最好,可為難起我了。自己設計的郵票,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非要我挑的話,最滿意的是1981年設計的《刻舟求劍》。當時局里分下來的選題叫《寓言故事》,并沒有具體指定哪一個寓言,但中國的寓言故事那么多,上哪一個好,破費思量。后來我找到專為少年兒童講故事的孫敬修老先生,讓他題,他一下子就提了“坐井觀天”等好幾個來,后來我選上了“刻舟求劍”,因為選這個寓言故事在當時是很有教育意義的,1981年正處在改革開放之初,有些人的觀念還停留在以前的模式框框里跳不出來,而刻舟求劍的故事對他們是很有啟發作用的?!鼻?,多么有心的郵票設計家?。?/P>

為了設計好這套郵票,潘可明曾多次去北京圖書館、歷史博物館、考古研究所等單位,查看資料,走訪專家,了解楚人的服飾、兵器及船等方面的知識,最后她把《刻舟求劍》全套5枚設計成連票形式。第1圖印有寓言的原文文字,后4圖為故事情景發展畫面,前后連貫通暢,形象簡潔,保持了故事的連續性,而且設計形式與故事內容相吻合,這一新穎的設計手法在新中國郵票中亦屬首創。以有序和諧為美的審美觀念,是人們傳統的審美態勢,潘可明設計的這套連票很自然將故事的內容與郵票表現形式之間達成了統一,沒有過多的繁枝縟節,簡單明快的人物情景構畫已經將郵票的寓意表現的淋漓盡致,從而讓欣賞者產生強烈的藝術美感與想象力。這也許就是潘可明對自己郵票作品滿意的理由吧。

T69《紅樓夢——金陵十二釵》以及《雙玉讀曲》小型張是潘可明與著名畫家劉旦宅合作設計的一套郵票。當時,劉旦宅畫《紅樓夢》人物畫已有30多年歷史,作為原畫作者,他采用了中國古代通俗小說傳統的繡像形式,用工筆兼寫意的技法,描繪了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史湘云、李紈、王熙鳳、巧姐、秦可卿、妙玉的形象。其畫作寥寥數筆,人物的性格、喜怒哀怨之情便躍然紙上,極其空靈,不媚不俗,恰好符合《紅樓夢》郵票中人物所需要表現的底蘊。從《中國郵票史(第九卷)》18-19頁彩頁展示的圖稿來看,原畫稿人物身后都有一些恰到好處的背景。有人認為,潘可明把這些剔除是設計中的“敗筆”,筆者則不以為然。郵票是經縮小印刷復制的藝術品,因而在設計圖稿時必須要考慮到它的縮小效果與印刷效果。原畫作者的畫作固然精美,不過一旦要放到郵票上,則必然受制于郵票的規格尺寸、格式以及印刷工藝要求,就需要郵票專業設計師來具體完成,他們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在郵票設計和掌握印刷工藝特殊規律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能較好地把握郵票設計藝術的特點和處理郵票印刷工藝的各種技術問題,潘可明正是基于這一情況,決定郵票不用任何背景,直接將畫面用一條黑線框起來,人物可以更加突出,而且運用藝術手段,使原畫畫面與銘文配飾渾然一體。故《紅樓夢——金陵十二釵》郵票發行后好評如潮,被評為1981年最佳郵票,其中潘可明的設計勞動是值得肯定的。更何況,潘可明的設計方案也得到當時設計室主任孫少穎和設計室集體專家的一致贊同。著名畫家劉旦宅在答《集郵》雜志問時,也談到:我覺得潘可明設計得很好,郵票不用任何背景是她的想法,如果弄得花花綠綠的,反而喧賓奪主。有人說是否可加個淺底,我認為沒必要,潘可明用一條細細的黑線將畫面框起來,人物就很突出。

潘可明在設計《紅樓夢》郵票時的另一個藝術亮點是《雙玉讀曲》小型張。當時組稿時并沒有《雙玉讀曲》小型張計劃,是潘可明與劉旦宅研究建議先出“金陵十二釵”之后,設計室主任孫少穎與宋興民局長又提出不能沒有主角賈寶玉,需要增一幅賈寶玉與林黛玉共讀《西廂》的圖景。就這樣,《雙玉讀曲》小型張誕生了。型張畫面以盛開的桃花、錯落有致的樓臺亭閣、假山湖石為背景,淡妝素抹的林黛玉和身披紅綿的賈寶玉形成鮮明的對比,二人在大觀園內偷讀《西廂記》,兩情繾綣,人物的叛逆性格呼之欲出。在小型張樣式設計上,潘可明采用整幅畫中間打孔的做法,既彰顯了人物形象,又保持了原畫意境,使主圖與邊飾渾然一體,富于創新。從中亦可以看出,潘可明的設計理念已上升到“不著一剪”而效果尤甚的境界。而在新中國郵票中,同樣是反映原畫作者的郵票題材,有的設計者在費盡心思剪裁配飾之后,卻終將原作的藝術張力喪失了,這一情況的確存在。

三、封片天地,創作思路任馳騁

郵政部門除普通郵票、紀念郵票、特種郵票外,還開發了紀念郵資信封、美術郵資信封、賀年郵資片、紀念郵資片、風光郵資片等。這些郵品的發行,不僅方便了人民群眾用郵需要,也給郵票設計者提供了更廣闊的創作天地。這些郵品的郵資圖與相關聯圖案都是直接印在封片上的。與郵票相比,設計者可以相對自由的進行創作,如設計成各種形狀的郵資圖,一些即興的靈感與創意可以盡情地發揮,可以說,郵資封片是郵票設計家創作思路自由馳騁的一片天地。

潘可明設計的第一套郵資明信片是《1984年賀年郵資明信片》,全套五枚。分別選用了俞致貞、劉力上的《海棠》,蕭淑芳的《扶?!贰ⅰ而S尾》,金鴻鈞的《牡丹》、《郁金香》原畫作。這些大師級作品,在潘可明的精心雕琢下,花卉畫的藝術魅力在明信片載體上變得更加突出,嬌艷漂亮,絢麗多彩,在朱紅色“賀年”印章的襯托下,向人們傳遞出濃郁的新年喜慶氣息。郵資圖根據老鼠體型小的特點,設計成別具一格的三角形。簡筆線條勾勒出的小白鼠,文靜地伏著,十分可愛。藍綠的背景,既使生肖鼠形象突出,又傳遞出迎春的訊息。這套郵資片自面試后,在賀年郵資明信片系列中,一直是市場上價格最貴的一套。

1994年10月20日發行的TP2《梅蘭芳京劇藝術》也是潘可明與盧天驕共同設計的,全套4枚,外加一枚封套。這套郵資片不僅開創了中國人物專題郵資片的先河,而且打破了TP1的A、B分組,實現了全套國內、國際混編,率先在特種郵資片中以不同郵資圖、片圖表現同一人物的形式,開創了TP片新風,以后續發題材對比多有沿襲模仿。在這套郵資片中,圖案選自梅大師的代表作《太真外傳》、《生死恨》、《貴妃醉酒》、《斷橋》中所塑造的四個不同女性的藝術形象。梅大師惟妙惟肖的神韻和風采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京劇藝術特有的魅力與美感撲面而來。這套郵資片不僅畫面精美,而且題材熱門,許多集郵者競相收藏,一度曾出現假片。

應該說潘可明設計封片的非凡創意與才華在紀念郵資封、紀念郵資片方面更為彰顯。自1987年涉足設計以來,共設計紀念郵資封8套,即JF7《商務印書館建館九十周年》、JF8《新華書店成立五十周年》、JF10《世界奧林匹克集郵展覽》、JF22《中國唱片出版四十周年》、JF25《中國科學院建院四十周年》、JF41《中國人民建設銀行成立四十周年》、JF45《第七屆國際反貪污大會》、JF46《第62屆國際圖聯大會》;共設計紀念郵資明信片6套,即JP15《中國在第24屆奧運會獲金質獎章紀念》、JP25《國際地理聯合會亞太區域會議》、JP28《首屆全國工業企業進步成就展覽會》、JP32《92中國友好觀光年》、JP36《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基本法》、JP41《婦女第七次代表大會》。如果說,潘可明的郵票設計多以圖案具象表意取勝的話,那么她的封片設計則主要以圖案意象表達設計理念見長,兩者相輔相成,構成了潘可明豐富而又全面的藝術創作手法。

《中國集郵史·第9卷》在紀念郵資封片章節介紹文字中,潘可明的設計凡例介紹占了大多數?,F錄如下:JF22《中國唱片出版四十周年》中,通過一架老式留聲機和一架攝影機,表現了音像設備的時代變化,郵資圖設計成圓形,外形如同一張唱片,里面繪有錄音、錄像盒帶。JF25《中國科學院建院四十周年》,郵資圖被設計成六角形,為中國科學院徽的中心部分,象征數字、物理、天文、地質、生物六項基礎學科。JF10《世界奧林匹克集郵展覽》設計風格很有特色。信封圖案是撐桿跳高運動員正飛身騰躍,象征集郵與體育的進步。整個信封四邊畫有藍色的裝飾線,無形中把信封圖案擴大了。郵資圖是北京天壇和郵展會標——主辦城市羅馬母狼雕塑和奧運五環圖。郵資圖邊框設計了齒孔。

其實,潘可明封片設計的藝術特色遠遠不是以上文字、記史文字所能概括。紀念郵資封片的正面,一般情況下,都是至少兩個層面的內容可去發揮設計專長,即郵資圖與左邊相關圖區(有的設計者還在整個信封上創意構圖),所以有時候,這兩個方面的創意常常珠聯璧合,相輝相映,用更多、更廣的信息含量去深化主題。

JF7《商務印書館建館九十周年》,巧妙地用眾多看得到或看不到書名的書籍橫豎堆砌成高樓狀,象征商務印書館在出版界年年更上層樓的歷史與現狀,郵資圖是一把五彩繽紛的鑰匙上放置一冊打開的書本,寓意書是打開人類知識與智慧的金鑰匙,整體構思巧妙,令人叫絕。JF8《新華書店》,郵資圖由經過性“色光變奏”的兩排書為底襯,以繁花點綴的“色點音符”為間襯,醒目的襯示由書字漢語拼音拼頭“s”為中心的標志圖象,左方輔圖三冊展開的書呈斜向階梯式色變軌跡排列,象征誕生于延安窯洞的新華書店已經成長壯大而遍及全國,抽象新奇,手法高超。JP15《中國在第24屆奧運會獲金質獎章紀念》,是JP系列中一個經典的設計,潘可明首先在別人就幾乎沒有涉足的空白區域,出人意料地鋪設了一條寬廣的多軌道的奪冠之路,中間位置安排主題“五環”標志,各個奪冠項目的運動員剪影安排在左方,右方郵資圖內繪有奧運金牌和五星紅旗。寓意奪冠運動員在奧運賽場上經過在奪冠之路的拼搏,終為國家和個人摘取榮譽的過程,并且全套6枚郵資片還逐枚利用多重色彩來襯托,反映出體育運動激情、熱烈、向上的魅力。JP32《92中國友好觀光年》的吉祥物是無錫阿福。潘可明把眉清目秀、和顏悅色、滿臉笑容的阿福放在泥胎圖案的中央,上方是寶葫蘆與民俗喜慶裝飾,下方用色彩變幻的和平鴿馱來了“福祿壽禧”四字以及長城圖案,既有泥塑民間藝術的古樸造型,又有吉慶娃娃懷抱祝福歡迎八方游客的寓意。郵資圖表現得是旅游年的標志馬踏飛燕,外套圓圈,與阿福造型互相襯托,匠心獨運。

潘可明女士退休后,一直沒有放棄對郵票藝術的追求。她常常利用閑暇之余為老同事策劃著書立說,在她的支持下促成了包括萬維生、鄒建軍、陳曉聰、王振華等老一輩郵票設計家聯辦畫展,以及出版和相關郵票設計專集。曾擔任《中國郵票史。第七卷》的主編和圖片編輯工作,擔任孫傳哲郵票藝術集郵文化研究會顧問。還為許多地方郵協設計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郵品,對于集郵者要求不厭其煩,盡量滿足。她有一則題詞,很形象地表達出這位郵票設計家對于集郵活動目的的科學認識:熟悉規則,不熟悉規則,因為我們有興趣。參加郵展,不參加郵展都可以組集,只要我們很享受。

在日常生活中,潘可明是一位很有愛心的藝術家,經常無私地對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她在參與地方郵協設計紀念封片時,經常收到設計費以及各類贈品,經出售后大多捐贈給了希望工程及災區。在肺癌晚期,主動向社會捐贈了眼角膜,身后使多位患者重見光明,把愛心又一次留給了這個世界。2008年11月9日,北京電視臺一套節目播出了講述她捐獻眼角膜事跡的專題片《光明傳遞》。

而她最忘不下的,還是辛苦了一輩子的郵票設計,直到病逝前,她還牽掛著郵票設計,她說:“從事郵票設計工作30年,有意回頭看一眼,歇歇腳是很有意思的,因為那些緊張忙碌的生活充滿了興奮與挫折,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P>

2008年11月2日,潘可明帶著對郵票事業的無限熱愛和繪畫藝術的無限深情離開了人世。謹以此文緬懷這位德藝雙馨的郵票設計家。作者:徐銘強

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 | 久久99久久 | 中文av在线播放 | 国产中文| 久久久久久成人 | 特黄色毛片 | 毛片久久久 | 精品一区av | 男女啪啪高潮无遮挡免费动态 | 久久精品在线播放 | 亚洲成人久久久 | 欧美视频日韩 | 亚洲精品日本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 激情av| 免费v片在线观看 | a级毛片国产 | 大吊一区二区 | 成年人的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视频一 |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 | 久久成人综合 | 欧美 日韩 亚洲91麻豆精品 | 蜜臀久久 | 日本免费在线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丝袜天堂 | 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 免费在线观看成年人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黄色网络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日韩高清一区 | 日本a视频 | 成人免费激情视频 | 成人精品 | 自拍视频网站 |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 | 最新毛片网站 | 成人免费视频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