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0年來,我國不同時期發行的郵票品種合計已達700余種,其中不乏珍品,現試以每一個10年為界限,列出本世紀對集郵活動影響最大的郵票名件。
00年代:蟠龍1分壬字頭變體新票
清代無水印蟠龍郵票于1902年開始發行,后期無水印1分票全張第8格第12號,郵票右上角中文面值數字“壹”字上端的“士”字,被修飾成了一個“壬”字。后期1分票被大量用作原票,加蓋“中華民國”,而未經加蓋的“壬字頭”,存世極少,新票僅二三枚。1994年香港佳士得拍賣價為46萬港元。
10年代:飛機圖樣票
孫中山在臨時大總統任內親自主持郵票設計,普通郵票以飛機為圖,曾由商務印書館印成試模樣票送審,存世僅一枚。至今已半個多世紀沒有作為商品進行交易了。
20年代:帆船4 分改作3分倒蓋舊票
“民國四珍”中的3種都出于20年代發行的帆船加蓋郵票之變體,其中價格最高的為4分改作3分倒蓋,1996年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中,1枚舊票以41.4萬港元成交。
30年代:贛西南赤色郵政1分票
1930年10月,贛西南赤色郵政總局發行的郵票,是現尚留存實物的最早的解放區郵票,但未見新票,僅見17件實寄封,全套3種面值,其中1分票存世最少,只有貼在一個信封上的一件直雙連,為日本集郵家水原明窗遺藏。
40年代:紐約版孫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十方連
中華郵政委托紐約美國鈔票公司以雕刻版印制的孫中山像郵票于1941年起發行,1945年冬,一位中學生在郵局集郵組買到一卷已成了“低面值”的郵票,竟發現全張50枚2元票的黑色邊框與藍色人像相互倒置,此即著名的“紐約倒”。目前最大的連票為十方連,1992年的拍賣價為121萬港元。
50年代:藍軍郵四方連
1953年發行的軍人貼用郵票,全套共有3種刷色,因在沒有信箱代號的情況下使用容易泄密,故被停用和銷毀。全套中,藍色的1種存世最少。1999年在北京的一次拍賣中,四方連以374萬元成交。
60年代:“大藍天”未發行票
“文革”期間郵票印制的正常秩序受到破壞,曾產生不少未發行票,日后流入社會,價格都很昂貴?,F在拍賣中比較多見的除“一片紅”外,還有“黑題詞”和“全面勝利萬歲”,而“大一片紅”就相當少見了。此外,“大藍天”則更為罕見,票名為《井崗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四十周年》,產生于1967年,因故取消發行而只有極少數流出,1997年在上海拍賣1枚中上品,底價150萬元,但沒有成交。
70年代:《從小愛科學》小型張
1979年發行,志號為T41,發行量為10萬張,市場價為“文革”后小型張(不包括小版張)之首(目前約5700元)。
80年代:《庚申年》郵票全張
1980年發行的第一輪生肖郵票第一套,俗稱“金猴”,它驚人的增值速度催生了本世紀末中國郵市的狂熱,社會影響非同小可。發行量440萬枚,以全張形式作投資收藏者不在少數,全張80枚面值合計6.40元,目前市場價約十二三萬元。
90年代:《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 北京 1995》無齒小全張
俗稱“桂花無齒”,其實是全套《桂花》郵票的小全張,另設票名和另編志號,有齒張供預訂戶,無齒張為“計劃外”品種,在博覽會上以裝幀品形式發售,市價立即上揚。雖然目前市場價僅約410元,但畢竟已是面值的136倍了。來源:先睹堂主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haolin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