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是一門收藏、欣賞、研究郵品的學問,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收藏活動。而網絡集郵又是如何成就我的快樂呢?我就說說我與網絡集郵的幾件事。
網絡購郵組郵集
作為一位有著20年郵齡的老集郵者,編組郵集是一個永恒的追求。長期以來,我確立了“愛”的專題,并且為之不懈地追求著,什么封呀、片呀,我集散了不少,平時總覺得自己的這些郵品,編一部郵集,綽綽有余,大不了編個一框的。2007年4月,我接到一個消息,說全國聞名的經濟強鎮-----晉江的陳埭鎮計劃舉辦文化藝術節,邀請泉州職工集郵研究會前往舉辦郵展。會長希望我能參加,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下來。在泉州市集郵協會的大力支持下,我這個新手編組的、一部電腦排版打印貼片的郵集《愛……》基本上成功了。就在展出前的一個星期,經朋友指點后覺得,這個專題里如果有了《梅蘭芳舞臺藝術》中的那枚“抗金兵”郵票,該有多好啊。這是很好的愛國題材啊!怎么辦?泉州目前沒有郵市可以直接購買,因此,我想到了網絡郵市。我在網絡郵市里一搜索,馬上就得到了這枚郵票的出售信息,從匯款到收到郵品只用4天的時間,就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每當看到那個參展的紀念瓷盤時,我心里就感嘆網絡的神奇。
網絡搜圖編郵書
二十年來,我養成了喜歡對每一套新郵進行評論的習慣。目前已經在全國的郵刊、郵報上發表了近百篇郵文,加上沒有發表的稿件,共有幾百篇。這些凝聚自己心血的文字,我分門別類進行了整理。新郵評論,主要是針對郵票的規劃、選材、設計、美學價值和社會意義等方面,加以評論。但是,這么多年了,事過境遷,枯燥的文字,很難讓人理解到郵文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我想為每一篇郵文配上該套郵票的插圖。可是,這些插圖怎么來呢?我想從網絡上尋找幫助。開始時,我以為通過百度搜索或者谷歌搜索可以得到任何圖片,其實不然,許多郵票圖片從這兩個搜索中很難找到。后來,在12歲兒子的指點下,“賣郵票的網站什么郵票的圖片都有”,我終于在“中國點購收藏網”得到了十多年來的所有新郵圖片,從而使我為幾百篇郵文配上了插圖。這難道不是一本呼之欲出的電子版郵書嗎?我真是太高興了。
網絡搜文制課件
2009年12月,經泉州市集郵協會推薦,應福建師大閩南科技學院邀請,我到該院舉辦集郵講座,機會難得。但接到邀請時,只有3天的準備時間,而講座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左右,講什么?怎么講?一系列的問題,讓我很傷腦筋。經與該院負責老師商量,我決定重點給大學生們講解集郵基礎知識,同時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上課。但是,難得的兩個小時,應該能給知識面較廣、接受能力較強的大學生們更多的收獲,這就要求講授內容的信息量應該比較多而新。如果僅僅參考幾年前的郵書,那么,不但知識陳舊,內容和質量不高,也需要重新打字,效率低,3天的時間根本無法完成。因此,我想借助網絡,利用網絡上大量的最新的集郵資料庫,特別是無數的郵品圖片,讓我的多媒體課件PPT豐富多彩。課件里,既有基礎集郵知識,也有最新的郵壇爭議;既有自己曾經失之交臂的“金猴”圖片,也有只聞其名、未見其影的的《梅蘭芳舞臺藝術》小型張。借助網絡與課件,這一切都變得那么的簡單。
12月10日,一場具有較高質量的集郵知識講座如期舉行。期間還穿插了不少集郵知識有獎問答,講座取得了圓滿成功。網絡,成就了我的集郵講座。
網絡縱橫集專題
集郵,與其它收藏一樣,到了一定階段,由于藏品逐漸走向高端而令收藏者倍感艱難。一些珍貴的票品,動輒成千上萬,這絕不是一般工薪階層的郵人所能染指的。作為鐵桿郵迷,我想到了類似于照片收藏的集郵方法。既然照片可以收藏,還可以收藏出成績。那么,集郵為什么不能模仿呢?因此,我開始從網絡里收藏有關集郵的圖片。我收藏的集郵圖片,基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珍罕郵票、郵品。如1856年英屬圭亞那發行的帆船圖案、面值一分的郵票,清代紅印花稅票加蓋小字“當壹元”郵票等“前四寶”,民國北京一版帆船圖三分倒蓋暫作二分郵票等“后五寶”等等;另一類是自己確立的專題類票品,如“列寧”專題、“教師”專題、“愛”專題等等。
許多票品,也許大多數集郵者永遠無法收集到。對于這樣的郵品,我們除了收藏它們高質量的精彩圖片,并給予盡可能的欣賞和研究外,還能有更好的集郵方法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把這些精彩的圖片,按時間、國別分別用不同的文件夾整理歸檔。閑暇無事,抑或忙里偷閑時,一個人悄悄打開文件夾,或放大,或縮小,隨心所欲,不必擔心因為欣賞時的粗心而弄壞票品,也不必因為放大鏡倍數不夠而苦惱。經常能與這些不斷綻放異彩的珍郵親密接觸,我感到不亦樂乎!
這樣的網絡集郵藏品,也許永遠無法參展,不能摘金奪銀,可是,這樣幾乎不需多大成本的收藏,卻能給我們帶來極大的集郵樂趣。
網絡集郵,成就了我的快樂!來源:博客論郵 作者: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