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組郵集是愛好集郵到一定程度所追求的一種質的飛躍。它不僅是愛郵多深的體現,也是包括郵品收藏在內的集郵水平及綜合能力的一個具體反映。因而能夠編組一部或幾部質量較高的郵集參加較高級別的郵展并獲獎,對于廣大郵友來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去年,一個郵友告訴我:本想組編一部專題郵集,但看看那些高水平的展品,總覺得是可望不可及的事。不說別的,動輒數萬乃至數十萬的郵品就非薪力所能承受。我也沒有參加過較高級別的郵展,不知道編組一部夠分量的郵集起碼需要多少資金投入。只好勸他,從基層參展做起,一步步提高,慢慢地總會玩出水平。
這以后,我便一直留意有關郵集的拍賣信息,以便了解組集在資金實力!_最低需要多少投入。還好,不久我就在一份集郵刊物上看到,一部獲得過國家級郵展大銀獎的極限郵集欲轉手,標價五萬元。對工薪郵友而言,五萬元雖然也不輕松,但創造條件也并非不能達到的目標。后來有機會與一個編組過專題郵集的郵友交流,得知他那部獲得過全國郵展鍍金獎的專題郵集,所花費用也只是近十萬元。由此可以看出,編組一部質量與檔次中等左右的專題或極限郵集,其花費并不龐大。如果要求再降低一些,役入二三萬元編組一部郵集,在省、市級郵展中是足以取得快樂的集郵成績的。而二三萬元的郵品,對大多數工薪郵友來說,幾年的時間是可以做到的,并且,如果組編開放類或框郵集,所需費用還會更少。
記得幾年前我曾寫過一篇專題郵集要靠組集技巧取勝的文章,其實除傳統、郵史、郵政用品等傳統集郵方式的郵集外,專題、極限、現代等集郵類別,由于更講究新穎性,所以組集技巧比之經濟實力相對更為重要。因此說,組集并不是多難,而是一提到編組郵集,我們心里就先入為主地為資金犯起難來。排除了這種心理因素,不論是集郵起步晚的郵友,還是經濟實力相對弱的郵友,只要選準目標,編組一部較高水平的郵集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