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是郵資的憑證,其背面一般是空白的。但后來有些國家逐漸在郵票的背面加印了五花八門的文字或圖案,有的還在其背面加印廣告、說明文字或詩句,還有的在郵票背面印上金額當貨幣使用。這些“特殊”的郵票引起了不少集郵者濃厚的興趣。
這樣的事例在我國也有發生。
1942年,我國的淮南抗日根據地的區交通總站,由于紙張緊張,就曾用新華社收發電報紙的背面,印制過專供記者和通信員向報社投稿使用的“稿”字郵票,形成了郵票背面有電報字碼的情況。
而我收藏的一枚“黃軍郵”郵票,背面卻加蓋了“開水一小壺”的戳記。
“黃軍郵”郵票,是1953年8月1日我國郵電部和中央軍委通訊部商妥,由郵電部印制發行的專供軍人貼用的一套郵票——軍郵的一種,后因不便控制管理,沒多久便停止使用。
1973年,我在石家莊省直機關工作時,曾奉命到北京出差。在部里辦完公事后,我這個“郵迷”便來到了王府井背面的八面槽——中國集郵公司的門口。在眾多的集郵者中,尋找我所缺少的郵票。當時,在一位集郵者的郵冊里,我發現了這枚“黃軍郵”,橘紅色的郵票上“八一軍徽”為主圖,下方印有“軍人貼用”、“中國人民郵政”及面值“800元”(舊幣)等字樣。翻過來一看郵票背面(本意是查看“品相”),卻見加蓋了“開水一小壺”的戳記。
后來了解到,原來在上級發停用通知以后,當時的北京軍區家屬院,為了“廢物利用”,就把剩余的“黃軍郵”郵票,在背面加蓋了此戳記,用于打開水,從而郵票變成了一次性使用的“水票”。
當然,這個背面“加蓋”,因不是郵政部門所為,不能與開頭說的那些“背面加印”郵票同日而語,只能算是“黃軍郵”的一段“逸聞趣事”吧!作者:秦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