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醉翁之意不在酒。郵政這次舞劍意指何方?
自從郵政在央視財經頻道以生肖票“金猴”為主旨放廣告,到發行“十二生肖的聯合國郵票冊”等一系列動作可見,郵政是希望借和每一個中國人都有關的十二生肖票為支點來激活人氣撬動郵市這一塊投資市場。
當大家都看得清的一般都只是表面的現象,郵政這次全國開設郵票專賣店,僅靠一兩次的高潮是沒法滿足她的欲望的,久旱的田地,下一兩場毛毛雨只能讓人更心急。
高屋建瓴,當生肖票完成它激活人氣的使命后,郵政真正的意圖是希望郵市能成為一個成熟可持續發展的投資收藏的市場,這樣他們才能是最終最大的獲利者,郵票專賣店才有望得到生存和發展。
誠然,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投資收藏市場是離不開投資熱點的不斷涌現和收藏神話的點綴的。
從遍地開花的炒作到投資熱點的涌現再到收藏神話的產生,這便是郵政意欲劍指之處,當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最終能水到渠成的還得需要天時地理人和。
進入一個投資市場也許我們不一定要成為專家,但一定要成為一個贏家!就如經濟學家買股票不一定能掙到錢一樣,郵票的專家們也不一定會是郵市的最大贏家。
聽到很多郵市“專家”或是“磚家”們推舉的一大堆“黑馬”“金猴第二”,作為一般的投資者,聽得一頭霧水,有的甚至不知道他們所說的郵票是個什么東東。有些“專家”推舉的“量小”就是“精品”,可是“天安門猴片”那么點量,能成為精品嗎?不得而知。
雖然我們不是專家,但是用心去觀察思考,每一個投資市場總會存在一定規律的,好品種也是有規可循的。
郵票除了作為藝術鑒賞和一種“有價證券”外,同時也是一個“歷史的載體”。所以從有郵票至今,只要是記載了對社會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和人物的,最終都會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最終成為眾人追捧的“精品”。
事件的如:文革票中的“祖國山河一片紅”等,人物的如“梅蘭芳”等。將來還會有哪些成為投資熱點或是收藏神話的品種?這得看每一個人的眼力和判斷能力。
在此不妨舉一些事例和大家作下研討,權當和大家交流學習,沒有推舉之意。
一線事件如:建國—文革—改革開放—農業稅全面取消—奧運會—解放臺灣。二線事件如:小崗村—非典—抗震—香港奧門回歸等。只是隨意舉例,希望大家再作補充,人物的大家也補充一下吧。以工藝制勝的“金猴”之神話,只是可遇而不可求。錯過了“金猴”,下一個神話會是誰?希望您不僅成為郵市的專家還能成為郵市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