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集郵聯的復審驗收小組對各地的“全國青少年集郵活動示范基地”進行了復驗,目的是為了鞏固這片陣地。其實,近幾年來,全國或地方對青少年集郵活動的關注并不止這個,但實際效果如何,仍讓郵人心有疑慮。因為此中的許多根本問題大家似乎并沒有關注到。
在國內的幾所大學,有人開設了集郵選修課,雖然開設時轟轟烈烈,但是長期堅持就難了。這是因為大學的選修課很多,而集郵又太專業,所以學校對這種大家不太了解的選修課不歡迎;而且相當多的學生是為了學分而選修集郵的,并不出于愛好。
另外,我們的教育體制也限制了集郵活動的開展。首先是孩子只要有時間,家長就會讓他們上各種學習班,來增加孩子繼續求學的競爭力,所以就不可能讓孩子花錢去玩集郵了。當然,集郵在校園也有一些學生喜歡,但那畢竟很少。其次,學校也沒有這樣的經費支持,也就沒有輔導老師,況且集郵進校園最關鍵的各個郵政部門的付出和支持也不夠。所以,大學校園里集郵群體也就鮮有存在。
還有人提出,學校集郵能提高檔次,讓學生組集參展,也能開拓青少年集郵的新范圍。這顯然不太符合現實,因為青少年拿什么來組集參展?君不見,現在的郵集都是金錢的比拼,少則幾千幾萬元,多則十萬百萬元。這連普通的成年集郵者都望塵莫及,那些沒經濟來源的青少年自然更是只能望洋興嘆。
即使有學校開展書信比賽、知識競賽等方式,那學校也要付出代價的。之前筆者就聽一位老師講,說郵政搞的書信比賽,至今還有許多書信壓在學校沒發出,問題在于寄信需要郵票,買郵票需要錢,學校不可能有這個經費,更不敢向學生亂收費。
就算是有了集郵課,但這些課基本上都是講述郵政發展史和現狀、郵票的產生和發展、郵票的欣賞、集郵品、編組郵集、珍罕郵票值錢等這些內容。至于說集郵對學校的好處,都無法說清楚。在與學生的交流上,一說就是專題呀、組集呀、參展呀、珍郵呀等等,讓學生云里霧里。
反而是青少年到底如何看待集郵,需要什么樣的集郵,這些根本問題沒人認真研究。反正,搞個活動就是。有點走過場,因為大多都是成人做的郵集,寫上青少年的名字,就算青少年郵集了。前輩都不誠實,又如何引導青少年走自己的路呢?所以,如何讓學校接受,讓學生理解、喜歡,讓老師感興趣,讓參與者從中受益,這是解決集郵進校園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