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文章談到《說說我國近期的變體票》。這里貼幾件我國近期郵票變體的實物,或許可作參考資料。
1、漏打齒孔。所貼的是一件編號為“T143國防建設(shè)——火箭騰飛”20分面值票四方連。該票發(fā)行于1989年11月15日,由北京郵票廠印制,膠版。其四方連郵票帶底邊紙,漏打齒孔,造成下邊兩枚票成“長尾”。
2、打孔移位。所貼的是一件編號為“1995-16 西藏文物”20分面值票橫三連。該票發(fā)行于1995年9月1日,由遼寧省沈陽郵電印刷廠印制,膠版。其三連票位于全張票的右下角,帶下邊紙及右廠銘,最下行齒孔移位,上移約4mm,致使“中國郵政”等文字幾乎全部移出郵票圖外。
3、漏印。所貼的是一件編號為“1995-12M 太湖(小型張)”。該票發(fā)行于1995年7月20日,由北京郵票廠印制,影寫版。其小型張面值銀色(專色)漏印,變成了一枚無面值郵票。
4、折白。所貼的是一件編號為“1996-10 河姆渡遺址”230分面值票四方連。該票發(fā)行于1996年5月12日,由河南省郵電印刷廠印制,膠版。其四方連位于全張票的右下角,帶下邊紙及右廠銘,下邊兩枚票有一道明顯的印刷折白,橫貫中部,展開后折白寬度超過3mm。
5、膠上印。我國有多套郵票出現(xiàn)過膠上印的錯誤。這里所貼一件是編號為“J173 中國科學(xué)家(第二組)”10分面值票的四方連。該票發(fā)行于1990年10月10日,由北京郵票廠印制,膠版。其錯在于印刷時郵票紙張放反,致使郵票圖案印在刷了背膠的一面,如遇水圖案可能部分或全部消失。
6、套色移位。所貼一件是編號為“2007-9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版式二(含8枚票)小版。該郵票發(fā)行于2007年4月6日,由北京郵票廠印制,影寫版,采用防偽紙張、油墨及熒光噴碼技術(shù)。郵票圖案中心(騎馬郵差)印刷向下移位,致使馬蹄越出圖案(郵政綠卡)下框。來源:爭上郵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mulrea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