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因有大、小島嶼1339個,而著稱為千島城市。1984年千島集郵愛好者迎來了自己組織的誕生,舟山地區集郵協會宣告成立,時任舟山地區郵電局郵政科副科長的陳振松走馬上任秘書長。1989年陳振松兼任舟山市集郵公司經理后,1999年又成為專職秘書長。他是舟山郵協的第一任秘書長、集郵公司經理,也是連任(笫四屆因行政工作崗位變動未任秘書長)至今的現任秘書長,他在這個崗位上任勞任怨,已經辛勤耕耘了26年。1992年、1994年、2007年分別被舟山市政府授予市級優秀社團工作者稱號,曾榮獲全國、浙江省集郵先進個人稱號。現年68歲的陳振松,只要一回顧自己秘書長的生涯,就會深情地說:要做好秘書長工作,就必須在敬業、服務和創新上下功夫。
一、從要我擔任到愛崗敬業的升華
1984年,陳振松被推上秘書長崗位后,遵照上級郵協的精神和舟山郵政領導的指示開展郵協工作,立足于按部就班地搞好日常事務。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認識到郵協的主管是郵政局領導,但他們不可能花更多的精力來具體操作郵協的活動,這就需要秘書長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不但要起到獨擋一面的作用,而且要協調統籌郵協的活動。因此,僅僅滿足于處理好郵協的事務是遠遠不夠的。雖然是上級要我來當秘書長,但我要當好這個秘書長,才能對得起領導的信任,才能不辜負廣大集郵愛好者的期待。
從此,陳振松不但認真處理郵協事務,而且積極地開展各項集郵活動,主動地考慮郵協的發展前景。他兢兢業業地工作,虛心聽取會員建議,一心為振興千島郵苑而奮斗。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4年3月,62歲的陳振松被確診為白血病,開始了艱難的化療歷程。
這對于老陳來說如驚雷轟頂,他不斷地反問自己:難道我就要離開美好的人生,離開親人,離開我十分摯愛的集郵事業?在生死抉擇關頭,他沒有過多地憂慮,想到的是郵協的工作還沒交班,很多工作還需要我去完成,不能就這樣輕易地倒在醫院里。我要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現實,枳極配合醫生治療,頑強地與病魔拚搏。化療期間,老陳在病床上策劃舟山郵協成立20周年的慶典;《祖國邊陲風光》“舟山群島”郵票首發活動;為《舟山集郵》修改來稿和編輯版面;……
至今還令舟山醫院集郵者感動萬分的一封信,足見老陳對秘書長崗位敬業的境界。2004年5月29日,老陳準備利用化療間隙參加舟山醫院郵協的工作會議,但5月28日血常規檢查發現白血球大為減少,為防止交叉感染不能與外界接觸,他無奈地住進了無菌病房。但老陳在無菌病房寫下了一封千字信,對醫院郵協工作提出了建議:辦好建院50周年郵展;舉辦醫院“集郵者之家”儀式;撥款給醫院郵協購置集郵書籍;要求醫院郵協堅持定期活動,落實會議制度;加強對發展對象的培養工作;制定全年工作計劃;建立會費登記和會議活動記錄制度;號召會員每年至少讀一本集郵書籍為市郵協會刊提供一篇稿件等等。開會那天,醫院郵協負責人宣讀了老陳的信,醫務人員深受感動,他們敬佩老陳在死神面前,還時刻關心著醫院郵協工作的方方面面,有這樣敬業的秘書長,千島郵苑一定會春色滿園。
二、從坐等待客到熱情服務的轉變
陳振松剛走上秘書長崗位,也按慣例坐等上門者。雖然這樣做無可厚非,也能為集郵愛好者提供服務,但這離振興千島郵苑,全心全意為千島集郵者服務的目標差得太遠。他適時調整了工作方法,牢記郵協要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郵政發展服務、為廣大會員服務的根本宗旨。他在妥善處理事務后,努力搞好會刊的編輯,提高會刊的質量,堅持會刊的按時出版,及時送到會員手中。因為他知道會刊是聯系廣大集郵愛好者和服務會員的橋梁。并每隔三年裝訂成一本合訂本,為會員閱讀和收藏會刊提供便利。
為了完整地保存舟山集郵史料,同時為廣大集郵愛好者提供查閱史料的便利,老陳主持編撰了《舟山集郵史》,他們克服重重困難,歷時3年,到2003年了完成一冊厚達454頁的《舟山集郵史》,為舟山廣大集郵愛好者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為了總結和發揚舟山集郵學術工作,讓廣大集郵愛好者能夠學習借鑒集郵論文的寫作,老陳又花了兩年多時間,主持編撰了《千島郵苑》一書,2010年1月一部封面為海洋藍色主調的《千島郵苑》出現在眾郵人手中,郵人們為老陳竭盡全力為會員的服務精神所感動。如今這兩本書已被浙江省圖書館收藏。
老陳知道維系郵協和會員關系的最佳載體就是郵品,因此他不但聘請社會和郵協內設計郵品的人才來設計特色郵品,而且自己也動手設計了紀念封近80枚,設計紀念戳、風景戳、宣傳戳達150余枚。特別是抗非典、預防禽流感、汶川大地震、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等紀念郵戳和舟山跨海大橋風景日戳,不僅受到當地人們的歡迎,而且受到全國各地集郵愛好者的追捧。每逢戳記啟用,為確保蓋戳質量,他經常不顧勞累,親自為前來求戳者加蓋,以滿足求戳者要求。
老陳為廣大集郵愛好者服務已經突破了一周五天的工作制,自國家實行雙休日以來,他就沒有完整地雙休過。因為雙休日,也正是廣大集郵愛好者有時間來處理集郵事務,平時他們都得為工作和生計奔波。對此老陳從未有過怨言,他為犧牲自己的一點休息時間,換來集郵者的方便而感到欣慰。
三、從按部就班到勇于創新的突破
改革開放,激發了人們集郵熱情,集郵隊伍迅速壯大。但缺乏正確的引導,加上媒體的誤導,讓更多的人認為集郵僅僅是一種投資手段。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郵票發行量供過于求,新郵開始打折,集郵隊伍如潮水般退卻。面對這個現象,老陳認為,集郵主要是一種文化娛樂活動,我們有義務讓更多的人了解集郵的趣味,吸引更多的參與其中。如果我們不顧形勢的變化,按部就班地按老一套開展郵協工作,那后果不堪設想。因此,他身體力行地創新集郵活動形式,不斷豐富集郵活動內容,他深信這是凝聚會員的好途徑。
他覺得再不能把自己局限在舟山的集郵圈內,果斷地把集郵活動向外拓展和延伸,勇敢地邁出了兩大步。第一步是突破舟山集郵的框框。1987年,他成功參與策劃了《寧波市、舟山地區部分集郵得獎展品聯展》;1991年又大張旗鼓地舉辦《愛我中華河山-廬山、黃山、普陀山、泰山華東四山集郵聯展》;在當地哄動一時。這樣的集郵活動吸引了舟山的廣大集郵愛好者,讓他們開闊了眼界,密切了與外地集郵者的交流,使舟山廣大集郵愛好者嘗到了甜頭,最終大幅度提高了舟山集郵水平。
第二步是突破郵界的框框。近年來,老陳認識到集郵活動不能再閉關自守,局限于郵界了,要突破郵界的框框,面向社會宣傳集郵,在社會上提高集郵的聲譽。老陳將目光瞄準了社會各界,為了增加會員集郵的趣味性,也為了讓更多的職工參與集郵活動,他與舟山市職工燈謎協會聯合在元宵節開展燈謎競猜活動。為了宣傳古代名將的業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他與定海區岑港鎮政府聯合舉辦戚繼光舟山平倭450年學術研討會,讓集郵進入高雅的學術殿堂。為了提高會員的環保意識,他與五峙山列島省級鳥類保護區聯合舉辦愛鳥周宣傳活動,與舟山市環境保護局聯合發行環保宣傳紀念封等等,均受到了集郵者的肯定,擴大了集郵在社會各界的影響,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來源:風景這邊獨好http://blog.sina.com.cn/zjw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