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間,濃縮一座城,好難!”身為我國首套城市形象郵票——《珠江風韻·廣州》的設計師,郭承輝得意中,有點“后怕”。
這個“夢里不知身是客,錯把他鄉當故鄉”的才子,盡管已客居羊城30年,但終非“原創老廣”。于是,他的創意過程,“感覺是把30年的生活‘倒’出來,再過一遍”……
羊城料太多專家很糾結
記:設計中最難的是什么?
郭承輝:是選材。設計前開了研討會,什么能代表廣州?大家如數家珍。粵劇粵曲等非遺;廣州美食,嶺南瓜果;木棉、五羊、鎮海樓、八仙館、十三行、騎樓等風物;嶺南畫派……最后,北京的專家們很糾結,大皺眉頭問:“誰說廣州沒文化啊?!這么多料,到底要挑哪些嘛?怎么塞呢?”有專家還建議,放棄哪個都可惜,干脆多出幾枚郵票得了。
廣州這郵票原是插班生
記:為什么最后才4枚?
郭承輝:包括一些專家在內,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國家每年發行多少套郵票,是有限額的。廣州這套城市形象郵票,實乃“插班生”,原本不在國家郵政局發行計劃內的,后來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才爭取到了名額。這是“大套票”,一般都是4枚型。
展晝夜繁華現商雅之美
記:4枚郵票,說盡一個城市。這個“廣州印象”,你側重怎么刻畫?
郭承輝:在我看來,廣州沒有分明四季,但有精彩的白天和黑夜。像消夜,就連北京和上海都比不上。所以,4枚郵票運用珠江從早晨到夜晚不同的色調,展現了“一江兩岸”白天、傍晚、夜晚和日出的風光。此外,該套郵票最終是從不同層次來表現“廣州之美”,第一枚是“自然之美”,第二枚“藝術之美”、第三枚“生活之美”,那第四枚呢?廣州是重商之城,所以我覺得描述廣州始終離不開商業氣息,最后決定用十三行騎樓與琶洲會展中心,來刻畫它的“商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