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在整理郵品時,看到幾款別具特色的戳記,郵友們告訴我是連體紀念戳。稍后時間,我驀然想起前一段時間在博客上看到一篇《認清宣傳郵戳與紀念圖章》文章,就又搜到那篇博文,也挑了四個比較有代表行的連體戳,一邊分析戳樣和內涵,一邊對照博文中有關“宣傳郵戳”與“紀念圖章”的定義和規范,研究這些連體戳的歸類屬性。
看第一枚連體戳,它是為“中國文化遺產日,發行人類口述和非文化遺產《昆曲》特種郵票發行”設計、刻制的臨時郵局連體戳,從戳的右半部分看,它是配合“中國文化遺產日”定制的“文化街(臨)”戳,歸屬郵政日戳一類,目的是要補強左半部分的功能。從戳的左半部分文字和內涵分析,它有“中國文化遺產日”和“《昆曲》郵票發行” 雙重宣傳作用,對照博文中有關規定和規范,這枚連體戳的內涵,主要體現的是宣傳功能,而且是具有郵政日戳功能的郵政宣傳連體戳,如果用它蓋銷郵品,就沒有必要再加蓋郵寄局的日戳,否則,就顯的是畫蛇添足了(如連體戳二所示)。
再看第三枚連體戳,從左右兩部分內涵來研究,左半部分是“中國文化遺產日”標志,右半部分是邢臺代表性文化遺產“邢侯簋”,左右兩部分都是以宣傳為目的而設計的需求,它們都是為了宣傳“中國文化遺產日”臨時聯合在一起,主要功能純粹是為了宣傳,正是因為采用了連體戳的形式,神似連體戳,但不是人們常說的連體紀念戳或紀念圖章。這枚貌似郵政宣傳連體戳,其實沒有了郵政日戳的功能,如果用它蓋銷郵品,非常有必要加蓋郵寄局的日戳。
有了上面的分析和介紹,最后再看第四枚聯體戳,人們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這是一枚“紀念毛澤東《愚公移山》發表65周年”的紀念戳,而且也是具有郵政日戳功能的郵政紀念連體郵戳,可惜地是這件郵品上多蓋了郵寄局的日戳,和聯體戳上“中華愚公村(臨)”戳沒有互補性,反而是有相互矛盾之嫌,不是一件上佳的郵品。來源:目子集郵http://blog.sina.com.cn/muziji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