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6月12日《昆曲》特種郵票的發行,2010年上半年新郵發行已宣告結束。上半年共發行新郵15套,其中郵票42枚、小型張1枚、小全張1枚、小本票2本、小版張6枚(不含兌獎小版張)。盡管今年以來,市場的注意力一直在老票精品上,新郵日趨式微,但進入夏季之后,老票精品進入凝滯狀態,由于漲得快,所以調整的幅度較大,從而得以時間喘息。而新郵的一些品種,又重新受到市場的關注,顯然市場是離不開新郵的,新陳代謝、新舊交替是市場的規律,在老品精品高高在上之時,也只有在新郵中去發現黑馬和潛力品種,新郵的表現也就呈現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之狀況。
臨時增發的新郵表現搶眼。上半年臨時增發了兩套新郵,分別是1月1日發行的《中國芭蕾——紅色娘子軍》特種郵票一套2枚、面值2.4元和5月25日發行的《第十屆世界旅游旅行大會》紀念郵票一套1枚、面值1.2元。這兩套郵票似乎都沒有公開零售,按慣例沒有零售的新郵一般表現都不錯。由于市場供應量少,大版票很難見到,“中國芭蕾”不知不覺中已漲到9元一套,這在新郵陷入一發行就打折的怪圈中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而“旅行大會”由于選用的是“金猴”的設計者黃永玉先生的最新畫作“彩墨荷花圖”,每版只有10枚,面值低廉,屬于典型的不是小版勝似小版的版式,加之設計者的號召力,想不火都難,目前每套3.8元,小版票已攀升至100元左右,令人難以置信。
新郵小版張魅力活力四射。除了《梁平木板年畫》小版張用于2010年中國郵政賀卡兌獎獎品外,今年上半年共發行了6款小版張(版式二),占發行總數的40%,其比例明顯高于以往年份,它們分別是《庚寅年》、《上海世博園》、《清明節》、《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紀念》、《中國古代書法——行書》、《昆曲》小版張。另外,一些新郵雖然沒有發行小版張,但其版式不是小版勝似小版,比如《富春山居圖》特種郵票,整張枚數只有12枚(2套郵票);而《第十屆世界旅游旅行大會》紀念郵票,整張枚數則只有10枚。由于題材效應,每年的生肖小版張都是熱點,虎年也不例外,其表現可謂中規中矩。今年是“世博會”年,“上海世博園”、“世博會開幕”相關題材的小版張,其表現可圈可點,熱點將隨著世博會的進行而持續。《行書》宣紙小版張,世界首套宣紙郵票,典型的龍頭品種,郵票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一經面世就受到市場的歡迎和青睞,其價位一直保持在25元以上,成為今年最閃亮的品種之一。以小版票版式發行的《富春山居圖》和《旅行大會》,因其版式和題材而廣受青睞,其價位也遠遠高于面值。
新郵打折依然難以改變。近年來,炒新逐漸式微,但新郵打折依然難以改變,2010年上半年新郵也不例外,一些品種一面世就打折,其打折面盡管比往年小,但依然包括套票、小全張、小本票和小版張等品種,陷入惡性循環,并成為了新郵永遠的痛。由于使用小本票的人很少,這種便于攜帶和使用的郵政用品,如今似乎成為了專門的集郵品,越來越漂亮,卻越來越打折,《庚寅年》、《文彥博灌水浮球》小本票發行量大,打折就在所難免。而《文彥博灌水浮球》、《成語典故(二)》等也由于題材與設計等因素,其套票也慘遭打折……不一而足。其實,想要杜絕新郵打折,筆者以為一是要理順新郵銷售供應渠道;二是要提倡多出力作與精品;三是要按需定量減少新郵發行量;四是要拓寬用郵范圍和渠道;五是要營造一個以人為本和諧的集郵氛圍和環境。只有如此,新郵才能在消耗與沉淀中體現出自身的價值與魅力。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