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郵市行情出現反復,作為“風向標”的“庚申猴”郵票價格也如同孫猴子般上躥下跳,剛剛登上8600元沒幾天,就落入7700元的低價位,而后又迅速拉高。
這引起了很多郵人的極度關注,因為每個對郵市熟悉的人都知道,猴票價格的每一次變動都折射出郵市的變遷。
折射郵市變遷
從最初發行時的0.08元到8600元,猴票溢價已達10萬余倍。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30年前僅為6.4元的猴版票,在5月12日中國嘉德春拍上拍出99.68萬元的天價,漲幅超過14萬倍,讓人不得不承認,傳說中的“一版猴票一套房”并非妄言。盡管最近猴票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調,但許多郵商仍然堅信,未來猴票的價格還將保持上漲態勢。
事實上,猴票價格的每一次變動都折射出郵市的變遷。讓我們看看猴票的“發家史”:據北京集郵者回憶,1980年庚申猴郵票發行當日,并沒有引起集郵者過多注意,“那時在北京郵票分公司六部口營業處很容易就可以買到,記得價格是1角5分。”雖然印量僅僅500萬枚,但還是長期滯銷,被大量用于通信。
1984年到1986年,猴票價格開始發力,一路從3元飆升到30元,見證了郵市的第一次大繁榮。1990年,猴票從70元上漲到240元,郵市又經歷一輪大行情。1996年猴票由300元漲升至1100元,引發了至今讓郵商津津樂道的“九七”行情。此后郵市日漸沉淪,猴票價格隨波逐流。
2007年猴票突然發威,一舉登上3000元大關,2008年一路高歌猛進,輕松躍上4000元。略一停歇,今年猴票盡顯王者風范,站上8600元高峰,前程不可限量,讓集郵者嘆為觀止。
新行情是啥兆頭
猴票,這一郵市中的傳奇,為何能在今年大出風頭,并且引領精品板塊走出一輪波瀾壯闊的行情呢?
對此,很多人認為,其實原因并不復雜,此次出現也不突然。郵市已經沉寂太久了,自1997年的大行情后,再沒出現過一次像模像樣的行情,就算略有反彈,也是轉瞬即逝。無論是郵商還是集郵者都需要一次大級別的行情來提振日漸疲弱的市場信心,重拾集郵者的收藏熱情,那么歷史的重任就毫無懸念地落到了郵市“風向標”庚申猴票的身上。
“猴票設計精美,在生肖集郵中有‘龍頭效應’,不管是印刷量,還是存世量都不算大。更為可貴的是猴票在郵市中有良好的口碑,集郵者都以藏有一枚猴票為榮,而郵商也存在惜售心理。于是拉升猴票的行動天時地利人和都已具備,一呼而百應,2009年底猴票踏上加速上漲之路,一路不回頭,直達8600元。”有北京郵商分析說:“但由于國內經濟狀況存在隱憂,股市、樓市一路下行,基本面并不支持郵市投資繼續火爆。再加上這次行情只啟動了老紀特、文票、編號票,作為郵市的新生力量——編年郵票并沒有同步跟上,多數原地踏步,有的仍舊跌跌不休。那么身處8600元高位的猴票頗有點高處不勝寒的感覺,郵商漸生懼意,猴票迅即跌破8000元,徘徊在7700元的低價位。這時郵商和集郵者都看到了逢低吸納的機會,一擁而上搶籌,猴票重回8000元高位作整理。”
猴票的這一番折騰,讓郵商吃驚不小。有上海郵評人士表示,這也反映出郵市的現狀。“只要新生力量——編年郵票不參與其中,郵市就沒有足夠的信心繼續上漲,甚至有中途夭折的危險。提振郵市的希望在于百郵齊旺,而不是一“猴”獨春。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假以時日,猴票很有可能登上萬元大關,但中國郵市僅有庚申猴一枚郵票嗎?編年郵票打折的痼疾得不到解決,郵市就無法真正向好。”
神話無法復制
自從猴票在郵市揚名立萬后,郵商們挖掘“猴二世”的行動就從未停止過,但至今為止還沒有哪一套郵票能像“金猴”神話重演。
“庚申猴”郵票出身平凡,既非錯體票,又非未發行票,何以能在30年間由一個灰姑娘蛻變成貴夫人呢?綜合考慮,應該是內外合力作用,印量少、消耗大、龍頭效應和眾人追捧,缺一不可。如果單獨拿其中一樣做文章,藉此挖掘“猴二世”,都是徒勞無功的。
鑒于我國郵市的現狀,討論誰將成為“猴二世”是沒有意義的,反而有誤導之嫌。因為黑馬往往默默無聞地隱藏于千千萬萬匹凡馬之中,既不顯山,也不露水,只待時機成熟,一躍而起天下聞名。如果有誰能準確預測到一匹黑馬,估計黑馬也就不存在了。就像當初要是有人能預測到猴票會價值萬金,人人爭而藏之,也許現在的猴票還是打折一族呢。
這就不由人不想到集郵者心中永遠的痛——編年郵票。平心而論,編年郵票設計水平并不低,而且近年來,緊跟世界潮流,花樣翻新不斷,宣紙郵票、音頻郵票、視頻郵票等等,令人矚目。郵票發行量從最高幾億到現在的幾百萬,降幅不可謂不小。
那么編年郵票為什么得不到集郵者的青睞,頻頻打折呢?這是投資者的從眾心理和急功近利在作怪。編年郵票出道以來就形象不佳,于是人人棄之如敝履,就連題材和基本面出類拔萃的郵票都無人問津。很多投資者一葉障目,還沒有發現編年郵票里蘊藏的機會,那些精品郵票猶如埋在漫漫黃沙中的黃金,等待有一天煥發光彩。
說黑馬難以預測,并不是說郵市投資毫無規律可循,價值投資永遠是郵市投資的王道。如果能戒除急躁情緒,拒絕炒作,細心研究,選擇具備題材優勢、設計精美、印刷量少、深受郵人喜愛的“績優品種”加以收藏,將來必定會獲得不菲回報。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 作者:劉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