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
目前,全世界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過與禁毒有關的郵票。
1971年,美國發行了一枚題為《防止濫用藥物》的郵票,畫面為藍色背景上一個蜷曲著身體、表情十分痛苦的少女。題中的“藥物”,其實指的就是毒品。用少女作為毒品的受害者,更容易引起人們對毒品的憎恨和對受害者的同情。這是世界上第一種以反毒品為主題的郵票。
很多國家發行的禁毒郵票,都把罌粟和罌粟球果的形象作為主圖,以使人們在罌粟花美麗的外表下,看到蘊藏著的巨大毒素。
如意大利發行的一枚禁毒郵票上,畫面上是一個行尸走肉、全身只剩瘦小骨架的吸毒者,他手中拿著的,是一株盛開的罌粟花。
1973年,聯合國發行了三種禁毒郵票,圖案都是罌粟球果包裹中的骷髏,不由讓人產生強烈的驚懼和震撼。阿根廷也曾經發行過禁毒郵票,畫面上是兩株相互授粉的罌粟花,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畫了兩個形似人口的罌粟花,似乎正在張著大口,吞噬著人類的幸福。
不少禁毒郵票的設計中采用了針筒來象征吸毒。如巴西發行的一枚禁毒郵票,畫面上是一支寓意供注射吸毒的注射針筒,上面被打上紅色大叉,表示禁止注射吸毒。
韓國發行的禁毒郵票上,也是幾支用來吸毒使用的針筒,然后用極具警示意義的紅色筆劃從上面斷然劃過,使人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引起警覺。
從禁毒專題郵票的設計上看,設計者多采用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所要表現的主題更為明確。越南發行的禁毒郵票上,左側是罌粟花及注射器,右側是健康的成人和兒童,而中間則是一只大手,表示斷然拒絕毒品。菲律賓發行的禁毒郵票上,主畫面上是—個痛苦不堪、被看不見的惡魔縛住雙手的青年男子,而身后是被折斷的注射針筒。
還有些國家的禁毒郵票,采用了象征主義的表現手法。如摩納哥發行的禁毒郵票上,畫面由變形人像、罌粟花及注射器組成,象征毒品對人的嚴重危害。俄羅斯發行的一枚郵票上,主圖上是個站立的男子,他的四周布滿了針筒和毒品藥丸,由于受到毒品侵害,這名男子已經在接近死亡。
這類郵票同樣也能發人深省,起到警示作用。
1985年,為了紀念林則徐誕生二百周年,我國郵電部發行了志號為J115《林則徐誕生二百周年》紀念郵票,一套二枚,其中一枚的圖案,是我國人民非常熟悉的一個畫面,就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上“虎門銷煙”的浮雕主圖,這套郵票可視為我國發行的第一套禁毒郵票。
我國臺灣省也發行過一套二枚禁毒郵票,畫面分別為“禁毒”和“只要健康不要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