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少將、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副會長李曙光教授,6月5日作客“名家論壇”,從郵票獨特的知識、藝術魅力出發,給武漢集郵愛好者上了生動有趣的一課。
李教授透露:“中國的第一枚郵票是大龍郵票,發行于1878年11月,分三期印刷。但在130年的歷史研究中,這套百年郵票仍存在許多不解之謎,例如:設計者是誰?誕生于哪天?”引起了在場聽眾對于郵票的更多興趣。李教授還解釋了其他一些郵票之最:“世界上最早使用的郵票是在1840年5月1日;最初的集郵目的是收藏與裝飾;最早的集郵方式是傳統集郵”等。
關于郵票的發展,李教授從種類、圖案、質地、功能、形狀五部分講解。他認為,郵票的種類由簡到繁,出繁返簡。他舉例道:“初期,軍人郵票就分為士兵專用郵票、軍官專用郵票、遠征軍專用郵票、軍事航空郵票等十幾種,后來由于太復雜,逐漸將郵票分為三種:普通郵票、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郵票的圖案從簡單的人物、數字逐漸擴展到各個領域的圖案,或將一個國家特有的文化印在郵票上;郵票的質地從單純的紙質變為絹質等;郵票的功能不再是單一的郵寄,而是成為人們的收藏品、宣傳品、史料和交流,反映著人們生活或心理。
一枚郵票,滲透的魅力是巨大的,小小方寸記載著社會進步的足跡。李教授拿出一張九星匯聚的郵票展示給大家看,美觀精致的郵票包含著美與文化讓聽眾贊嘆不已。“每個國家會將民族歷史與英雄印在郵票上,顯示一個國家的文化,成為時代的窗口。”來源:漢網-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