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4日,國家郵政局發行1995-26T《孫子兵法》特種郵票1套5枚,分別為孫子像、吳宮敘戰、五戰入郢、艾陵之戰、黃池會盟。
孫武,生卒不詳,字長卿,后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圣)。
孫武祖先媯滿,被周朝天子冊封為陳國國君(陳國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后來由于陳國內部發生政變,孫武的直系遠祖媯完便攜家帶口,逃到齊國,投奔齊桓公。齊桓公早就了解陳公子媯完年輕有為,任命他為負責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媯完在齊國定居以后,由姓媯改姓田,故他又被稱為田完。一百多年后,田氏家族成為齊國國內后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來越顯赫,在齊國的領地也越來越擴大。田完的五世孫田書,做了齊國的大夫,很有軍事才干,因為領兵伐莒(今山東莒縣)有功,齊景公在樂安封給他一塊采地,并賜姓孫氏。因此,田書又被稱為孫書。孫書的兒子孫憑,做了齊國的卿,成為齊國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級官員。孫憑就是孫武的父親。當時齊國內部矛盾重重,危機四伏,四大家族相互之間爭權奪利的斗爭,愈演愈烈。孫武對這種內部斗爭極其反感,不愿糾纏其中,萌發了遠奔他鄉、另謀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頭。當時南方的吳國自壽夢稱王以來,聯伐楚,國勢強盛,很有新興氣象,認定吳國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實現抱負的地方。大約在齊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左右,孫武毅然離開樂安,告別齊國,長途跋涉,投奔吳國。
孫武到了吳國,結識伍子胥,伍子胥先后七次向吳王推薦孫武。孫武晉見吳王時,呈上所著兵書十三篇,吳王看后贊不絕口。為考察孫武的統兵能力,吳王挑選了180名宮女由孫武操練,這就是人們傳說孫子“吳宮教戰斬美姬”的故事。吳宮操練之后,吳王任命孫武為將軍。從此,孫武與伍子胥共同輔佐吳王,安邦治國,發展軍力。公元前506年冬,吳國以孫武、伍子胥為將,出兵伐楚。孫武采取“迂回奔襲、出奇制勝”的戰法,溯淮河西上,從淮河平原越過大別山,長驅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漢水,在柏舉(今湖北漢川北)重創楚軍。接著五戰五勝,一舉攻陷楚國國都郢?!鞍嘏e之戰”使楚國元氣大傷,而吳國的聲威則大振,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吳國不僅成為南方的強國,而且北方的齊、晉等大國也畏懼吳國。對于孫武的歷史功績,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寫道:“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