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想投資點郵票,問我什么品種好,我脫口而出:“編年票。”
“編年票,為什么?”朋友是個老集郵者,雖然這些年遠離了郵市,但大體上還是有所了解的,他對我的回答顯然有些吃驚。
我對他的這種表情早有預料,反問道:“那你都遠離郵市這么多年了,怎么現在想起來要投資了呢?”
“郵市低迷這么多年,很多郵票長時間深幅度打折,現在什么都漲價,就是郵價不漲反跌。風水輪流轉,總有上漲時。聽說郵政要做市,就想來湊湊熱鬧,說不定能分得一杯羹……”
朋友的話有點多,我從中已聽到了關鍵詞語,就不想再聽她嘮叨,于是出言打斷:“對,你說到了郵票‘打折’,這是最為關鍵的一個詞。你知道郵票打折帶來的結果是什么嗎?你想過這么多年都是哪些郵票在打折嗎?”
朋友欲言又止,可能缺乏思考吧。我于是自問自答:“打折就意味著消耗,寄信了,做產品了,賣不出去銷毀了等等,打折時間越長、幅度越大,消耗就越大。消耗的最終結果就是存世量的減少,存世量減少到一定程度,郵票就會變得稀缺而珍貴!
“一提到多年低迷的郵市,人們會馬上聯(lián)想到‘打折’,但不是所有的郵票都打折的。老票是不可能打折的,絕大部分JT票也不曾打折過,只有在編年板塊打折的品種是最多的,因此一度時期打折票幾乎成了編年票的代名詞。別看編年票發(fā)行量巨大,但長時間、大幅度的打折所帶來的消耗量同樣是巨大的,在市場極度低迷,包括郵政、郵商、集郵者在內的整個市場所有人員信心全失的環(huán)境下,出現什么樣的奇跡都是有可能的。
“長期低迷的郵市使得郵票價格普遍偏低,整體上處于一個價值洼地,這是我們投資郵票的最大理由。而對于打折票而言,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因打折而大量消耗,郵票在不斷消逝、消逝、再消逝!
“說得更白一點:沒有經過打折消耗的郵票,原來有多少,現在基本還是多少(當然有產品消耗和保存不當毀損,但這畢竟是少量的),從這一點上講,這些郵票的價值基本沒有發(fā)生變化,只是多數品種價格被嚴重低估了;而經過打折消耗的編年票,原來是那么多,現在還是那么多嗎?這就不是簡單的價格低估問題了,毫無疑問,其內在價值也得到了極大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