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中國嘉德2010春拍郵品專場中,兩版當年面值僅6.4元人民幣的整版猴票(1980年T46庚申年猴郵票80枚全張),最終分別以99.68萬元人民幣和91.84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創造了30年漲幅超過14萬倍的神話。業內人士稱,在生肖票新一輪漲升行情帶動下,今年郵票漲30%,集郵市場正在升溫。
“庚申猴”成“最強突破股”
老郵票受捧強勢回升
其實,自春拍起,作為郵市大盤風向標的“庚申猴”郵票就已經呈現出蓬勃上漲的態勢。4月初,“庚申猴”郵票就已經輕松突破了7000元大關。4月下旬,“庚申猴”郵票創出了8600元的歷史新高,半個月的漲幅就接近30%,面對如此罕見的凌厲漲勢,也難怪藏友們會戲稱“庚申猴”郵票為“郵票牛市中最強勁的突破股”。
當然,“庚申猴”郵票備受集郵愛好者追捧并非毫無來由。首先,“庚申猴”郵票于1980年首次出版,是中國首次推出的生肖版郵票。在此之前,國內郵票市場的主題分為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兩種,紀念郵票具有極強的政治性,多以人物頭像為主,而特種郵票則以山水、花卉為主,“庚申猴”郵票開啟了郵票題材更加多樣的時代,具有極強的里程碑式的意義。其次,“庚申猴”郵票采用了精細的木板雕刻工藝,票身采用了燙金渲染、中國紅鋪底的喜慶風格。由于這在當時是極其高端并且未被熟練掌握的雕版技術,因此,原定于發行800萬枚的“庚申猴”郵票,最終只出廠了4431600枚,其余郵品均因印刷問題而被銷毀。時至今日,歷經30年,碩果僅存的443萬余枚“庚申猴”郵票中,又有不少在使用過程中被損毀,至今仍能完好保留下來的更加稀世罕見。除此之外,“庚申猴”郵票系出名門,該郵票由著名畫家、設計家和雕刻家聯袂打造,圖案原畫出自黃永玉,設計出自邵柏林,雕刻出自姜偉杰,票面圖案集三位大家之大成,藝術效果強烈,造型生動。票面中猴子的每根毛都栩栩如生,猴的眼、鼻、嘴、耳、手、足等處的金色,黃中泛亮,眼圈、鼻線、口裂線條清楚,棱角分明,其藝術高度后人難以超越。
在“金猴”領漲的喜人態勢下,郵市一掃3月中下旬的滯漲陰霾,走上了持續高漲的陽光大道,尤其是老郵票一路走俏,接近10%的品種一再突破13年以來郵市大漲高潮的最頂點,屢創歷史最高價的佳績。其中,老紀特、“文”字編號和JT票等老郵票回升品種繁多、漲勢驚人。
在生肖郵票展上,記者了解到,第一輪生肖整版郵票除1980年“庚申猴”以99萬元成交外,1981年發行的辛酉雞票的市場價也在1.65萬元左右,其他的第一輪生肖票最新成交價都超過了三位數。第二輪生肖整版郵票漲幅也不小,其中2000年“庚辰龍”的價格更達到1500元。2004年起發行的第三輪生肖整版郵票價格也都在二位數以上。與此同時,二輪生肖票也開始由弱轉強,再度活躍。龍頭品種2000年龍版票在不到兩周的時間里已從750元漲到1100元,整版大全套也從1750元漲到2000元。
與此相對應的是古典題材郵票的一路攀高。1962年發行的面值3元的“梅蘭芳”小型張,其“全品”票市場價已攀升至8萬元以上。早期JT票中的小型張“紅樓夢”在1997年炒作價格最高的時候也僅在900元到1000元之間,而現今的價格已經飆升到1360元。“齊白石”、“荷花”、“西廂記”、“仕女圖”等小型張也分別上漲到1780元、1950元、680元和820元。而JT后期小型張中的“水滸(1)”、“杜鵑花”、“孔子”和“熊貓”的小型張,則分別揚升至105元、32元、23元和14.5元。“白豚”、“刻舟求劍”、“兵馬俑”和“天鵝”的小本票分別攀升至470元、185元、550元和180元。
資深郵商張志華說,“庚申猴”郵票的天價拍賣已經吸引了諸多場外資金的熱情關注,尤其是老郵票中的生肖票和古典票已經到了一票難求的地步,整版票更是有價無市,持票的投資者和收藏者也是惜售如金,老票市場一片火爆景象。
新版郵票逐漸上揚
3月以來郵市全線飄紅
3月以來,近80%的郵票價格大幅上漲,在JT早期品種和編號老郵的引領之下,郵票市場出現了罕見的全線飄紅的態勢。
JT小型張中的第二梯隊品種也出現了補漲,如“西游記”套票就在虎年春節后創出380元的歷史新高,“從小愛科學”小型張則走高至1.4萬元,“大慶紅旗”、“大寨紅旗”、“帶電作業”、“工農兵上大學”和“四屆人大”等套票也已創出歷史最高價。
名畫郵票的審美鑒賞意義也受到越來越多的藏家和投資者的關注,徐悲鴻的《奔馬》,齊白石的《牡丹》、《荷花》、《蝦》等名畫郵票都上漲到面值的50多倍,《奔馬》郵品還一度創下了3600元的佳績。近幾年來發行的新名畫郵票雖然升值潛力不大,但因其售價低廉、制作精美并具有獨特的審美教育意義,已經逐漸得到了老藏友們的支持。
近幾年數量較少的郵品也成為投資熱門,奧運板塊的龍頭品種奧運不干膠就從40元漲到120元,奧運期間發行的有關運動項目、運動場館、火炬傳遞等奧運系列郵票也由于后續題材豐富,一經面世就表現出了持續強勢。例如,北京奧運會的首套紀念郵票和郵品就在上市后的短短一周內,升值幅度超過了30%,發行的時候是9元多,很快就升到20元,最高的時候甚至達到100-200元。其他的如奧博會、國慶六十周年、大閱兵等近兩年的新票也有不少的漲幅。
國慶郵票在近期也逐漸走熱,在2009年國慶期間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民族大團結》的套票版張,因為其創下了建國題材郵票的最高規格,而且打破了1952年發行的特4《廣播體操》一套郵票40枚的紀錄而在今備受關注。除此之外,國慶10周年和30周年都同時發行了5套郵票,在國慶25周年發行了2套郵票,國慶15周年和40周年時,雖然只有1套郵票面世,但都發行了小型(全)張,加重了分量。這些郵票中的連票較多,形式各異,有三橫連、四方連和套票版張,也有一套郵票票幅不同的現象,其中國慶15周年發行的紀106小全張更是在一枚郵票上安排了三個8分面值,別具一格。紀4東北貼用和紀6東北貼用的市價已達到2500元和3500元,紀71《開國大典》目前的市價為220元。專家分析說,國慶郵票的價格走勢呈現出與發行量和發行時間相吻合,即發行量少、發行時間早的郵票市場價走高的現象,這種走向是符合收藏品的一般規律的,具有理性升值的特點。
2010年中國郵品市場的大事記之一就是“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紀念”郵票的發行。據介紹,世博會開幕郵票從4月就開始接受預訂,預訂金額達到了80萬元。5月1日發行當天,市民爭相購買世博會開幕郵票,全市78個郵政網點均排起長龍,甚至有很多集郵愛好者在4月29日早上就前往排隊,排了足足48個小時。在發行后的3天之內,世博會開幕郵票的市場價就已攀升至面值的兩倍,成交價每套在2-2.5元,開幕小版票每版約16元。今年1月發行的世博園郵票每版市場價也達到23元左右,2007年發行的會徽和吉祥物版票達到52元,均為面值的兩倍左右。
郵市投資也有風險
理性小投仍是最佳
春拍后郵品市場的一路飄紅,尤其是“庚申猴”郵票的“艷驚四座”都使眾多收藏者和投資者情緒亢奮。在中國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之下,大量資金進入收藏領域,郵票成為投資者的“新寵”,而近期政府房貸新政的嚴控也使得大量游資撤出,部分流入郵市,郵票收藏品的高溫炒作已經顯露萌芽。
但是,盲目跟進的投資者也應該警醒,郵市投資也有風險。郵票雖是由國家發行的,但一經售出便再不回收。收藏者和投資者從郵票公司購買的郵票只能通過郵票市場來解決,郵票市場的漲落也并不完全透明,出售變現是非常具有隨機性的,郵票一旦被高位套牢,就無力變現和收益,惟一的辦法就是坐等下一波高峰到來時拋出解套。而且哪怕郵市價格持續走高,藏品價值不菲,都僅僅是理論值,大量的郵品欲求善價、要及時變現都很難,只要沒有進入市場、沒有變現,就都有可能是空歡喜一場。
另外,郵票的漲價還需要一個或多個堅挺的理由,存世量極少、藝術價值極高、意義頗深的郵票才能夠持續走高,因此,投資郵票應選擇題材、內容和品相都好的郵品,且最好成套收藏。而短期內突然暴漲的郵票就極有可能是有炒作者在幕后操控。1997年時,我國郵品市場大熱,很多收藏和投資郵品的人都在高位接盤時被套牢,因此,投資者必須警惕市場泡沫的迷惑,防止炒作過度后出現暴跌。
對于已經成為收藏重點的郵票,其價格已經走高,升值空間不是很確定,投資便很容易陷入以大博小的陷阱。而投資大眾品種,則需要投資者獨具慧眼,發現價格低位的郵票中具備較大潛力的藏品,在進行適當投資后做好長期收藏的心理準備,持長線、釣大魚。郵票的增值是需要時間的沉淀的,除非人為的惡意炒作,一般的郵票市價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緩慢攀升,郵票投資應該是一種束之高閣、無為而治的穩定投資。
郵市的瘋狂走高也帶來了假貨的猖獗,假票制作者的手段越來越高超,辨別真假的難度也隨之越來越大,若是沒有對藏品的真實性抱有很大的把握,投資者切不可高價買進。如果自己對郵品的知識不是特別精通,就不妨請行業專家幫助驗證,以防落入陷阱,血本無歸。保真、少有、特殊都是選擇郵票投資對象必不可少的條件,只有高層次的罕見品郵票、中低層次的好郵票和特殊郵票才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其中,特殊郵品是指各種實寄封片(包括早中期的首日封、原地封片、極限片、貼有郵政附加費的封片、有特殊郵戳的封片等)。這些郵品貴在富有特殊的郵政信息,往往可遇難求。有專家建議說,初入行的投資者,一定要量力而為、講究方法。最初可到郵票市場或集郵協會訂購,先購買一些近期發行的新郵票,因為這些郵票的價格相對較低,以降低投資成本。購買時最好每次購買兩套,一套用做學習和研究,另一套保存好,待其在市場升值后用來交換其他郵票,這是一種以票養票的方法,比較適合新入行的投資者。李妍 (本文來源: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