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張
四周帶有裝飾邊的單枚小張票。其特點是:獨立成"張",通常與同票題全套票相伴發行,也有的單獨發行;一般面值都比較高。如中國1962年發行的紀94M《梅蘭芳舞臺藝術》小型張、1978年發行的T28M《奔馬》小型張。
小型張是指除一套郵票之外,志號相同而另外設計圖案的,四周帶有裝飾邊的單枚小型整張郵票。其特點是:獨立成“張”,通常與同票題全套票相伴發行,也有的單獨發行;一般面值都比較高。也有單獨設計的,帶有較寬的紙邊,邊紙上印有花紋及相關文字,極為精美,面值也較高。如1978年5月5日發行的徐悲鴻“奔馬”郵票,全套10枚,同時也印制發行了5元面值的“奔馬”小型張。這種小型張實際使用教少。獲得1980年我國特種郵票最佳設計獎的“益鳥”郵票,全套5枚之外,另外設計發行了面值2元的小型張。
通常,在志號后面加字母"M"來區分小型張與郵票。如:T79,它表示志號為T79的益鳥郵票,而T79M則為與T79郵票一起發行的小型張。
小全張
四周帶有裝飾邊的印有全套郵票的小張郵票。其特點是:其上所印郵票的面值、圖案、刷色一般與發行的郵票全版張相同。如中國1958年發行的紀47M《人民英雄紀念碑》、1978年發行的J.25M《全國科學大會》小全張。有時高于面值出售,但作為郵資憑證時,只能按原印的面值計算。
小版張
郵政部門為滿足集郵者需要,在發行的全版張之外另印制的小開張郵票。小版張四周一般印有邊飾或特定的文字與圖案。其特點是:所含郵票枚數比全版張少;郵票的面值、票幅、刷色與全版張相同。如1980年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展覽會》紀念郵票的12枚小版張、2000年1月29日發行的《春節》小版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