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沒有錯版幣
常見廣告上刊有出讓錯版人民幣的消息,并且要價不菲。其實,人民幣至今未有錯版幣,如果廣告所說屬實的話,頂多是殘次幣,而不是錯版幣,沒有收藏價值。
大家都知道,人民幣也是產品,和其他產品的生產一樣,它在生產過程中要經過印刷、裁剪等多道工序,有時會出現漏印、錯位等現象,這些均屬殘次品。人民幣在出廠前要經過嚴格檢驗,殘次品堅決不出廠。但由于人民幣印量太大,難免有殘次品流出來(這種情況少見),但它不是錯版幣,這和郵票的錯版不同,郵票在設計或制版中出錯,發行后發現錯誤及時收回,少量流入社會成為珍郵。如:“全國山河一片紅”、“蔡倫公元前”郵票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局負責人曾多次發表談話指出:“殘次人民幣不是錯版幣,不具有收藏價值。”并申明人民幣自發行以來,從來沒有出現過錯版幣。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一些所謂“錯版幣”,有變色、漏印、倒印、水印倒置等,絕大多數都是人為采用化學褪色、挖補、揭貼等手段造的假,藏友購買時一是要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試想,如果花高價購置一枚這樣的“錯版幣”,又有什么收藏價值呢?被有關部門發現還要沒收,因為此類幣屬于假幣。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制假、販假、賣假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如果你手中的殘次幣確屬真幣,可到銀行按國家規定兌換完整幣。
人民幣沒有錯版幣,現在能夠見到一些所謂“錯版幣”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假幣,專門用來行騙;一種是真幣,是印刷不當產生的“殘次幣”。銀行不可能高價收回,殘次幣數量很少,如果持有殘次幣,在銀行也只能按同等面值進行兌換,市民切勿上當。
所謂錯版幣,就是在印鈔廠印刷時出現的殘幣,有以下幾種情況:
1、漏色:顏色比正常的深或淺,通常經過暴曬或化學品浸泡處理所成。
2、露白:印鈔時紙張折起來,造成紙幣中間出現部分白色,在印刷過程中紙張折疊造成。
3、規格出錯:在裁剪時紙張擺放不正造成,或是圖案偏斜,票幅大小與正常不同等。
4、水印偏移:印刷前紙張的水印已造好,印刷時位置偏移所造成的移位。
至于其他部位出錯是根本不可能的,人民幣印刷是一個嚴肅的過程,每臺印刷機的模板是統一的,整版的水印不可能中間有一個倒轉,若是整版倒轉也會在檢查過程中查出。以上出現的幾種情況若被檢查出都會作為廢幣處理,并抽出更換。國家對上述幾種只承認為殘次比,即使收藏品市場有追求新奇的人,出價也是看情況在一萬幾千左右。
因為錯幣的出現幾率極少,很多人會利用真幣改造成錯版幣,而水印倒置是其中一種,即使是銀行職員也無法辨認,他們只會看紙幣的真假不會看變造幣。
上圖這種情況可能是變造幣的一種,用水泡開紙幣把原有水印的地方挖出部分使紙張邊薄,再以處理好的新圖案(水印)放進,把紙幣兩端貼好,此時水印過于清晰或有多重水印。
要有價值首先要辨別此幣是否變造的真幣,除了到銀行驗明真假,還需到有信譽的收藏品公司進行鑒別開具證明,用30倍以上放大鏡觀察四個角有沒有被撕開的痕跡,透光是否有兩層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