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號:2013-15
類型:T
發行時間:2013-07-13
中國郵政定于2013年7月13日發行《琴棋書畫》特種郵票1套4枚。詳情如下:
志號:2013-15
圖 序 圖 名 面 值
(4-1)T 高山流水 1.20元
(4-2)T 弈秋課徒 1.20元
(4-3)T 懷素臨池 1.20元
(4-4)T 道子畫壁 1.20元
郵票規格:33×44毫米
齒孔度數:13.5度
整張枚數:版式一 16枚、版式二 8枚(2套)
整張規格:版式一 166×220毫米、版式二 156×150毫米
版 別:膠印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
郵票設計者:范曾
版式二邊飾設計者:夏競秋
版式二邊飾資料提供:故宮博物院
責任編輯:董研
印 制 廠:北京郵票廠
琴棋書畫,本指琴瑟、圍棋、書法、繪畫色彩四種古代藝術性文物或技藝。琴棋書畫均起源于文獻所稱的“三皇五帝”時期(公元前2607-公元前2110),或考古學所稱的“中原龍山文化時代”(公元前2600-公元前2100)。
該套郵票通過歷史上畫圣吳道子繪八十七神仙卷、俞伯牙與鐘子期撫琴、懷素蕉葉練書、弈秋授藝的故事間接的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和深刻內涵。
琴:高山流水 (畫春秋時伯牙與鐘子期)
棋:弈秋課徒 (畫春秋弈秋課徒故事)
書:書圣臨池 (畫唐草圣懷素蕉葉作書)(此點,還需要請專家鑒定)
畫:道子神筆 (畫唐畫圣吳道子作畫辟邪)
琴瑟,據文獻記載,伏羲(公元前2400-公元前2370)發明琴瑟。琴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帶有空腔,絲繩為弦。琴初為五弦,后改為七弦;瑟二十五弦。由弦數可知瑟的體積比琴大。琴瑟的主要區別在于演奏的場合不同。琴用于在貴賓面前彈撥,客人不說話,全神貫注地看彈琴和聽琴聲。這是正式的音樂會場合。瑟用于背景音樂的彈奏。瑟被置于屏風后面,客人圍著桌案坐,在音樂聲中邊閑談、邊吃喝。這是社交性場合。當然,琴與瑟可以聯合起來演奏,琴在臺前,面對賓客;瑟在臺后;琴離客人近;瑟離客人遠;琴師或是主人,或是美*女;瑟師則可以是老年男子。琴瑟開彈前,先有鼓點聲,以示引導。古人發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順暢陰陽之氣和純潔人心。所以琴瑟的發明時間是在2400 BC-2370 BC,發明地點在伏羲之都,今河南省淮陽市。 而據傳說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就發生在武漢市漢陽區龜山西麓,月湖東畔古琴臺。
圍棋,據文獻記載,堯舜(公元前2205-公元前2110)發明圍棋。圍棋古稱“弈”,意即“你投一子我投一子”。而名稱“圍棋”的含義是“一種以包圍和反包圍戰術決出勝負的棋戲”。圍棋反映的是中原龍山文化時代開發魯西豫東地區的歷史。圍棋有別于象棋的一大特色是它的棋子沒有身份、地位的差別,這正是移民世界的特征。移民原來館洗盤子,因為他們都是移民。所以,圍棋是對魯西豫東地區初期歷史的模擬,是中原文化中的歷史記憶,是用娛樂形式重溫當年的智力、實力的激烈較量過程。古文獻稱堯舜發明圍棋的目的是要安撫他們各自的嫡長子丹朱和商均,因為實行禪讓制度的緣故,他們不能登上帝位、親演國家歷史,故用圍棋來模擬演化國家歷史,以滿足他們心中的欲望。若以堯舜居住的地點作為圍棋誕生的地點,那么這個地點就是今山西省臨汾市。
書法是漢字文化圈里獨有的藝術形態。書法產生于漢字發明之后。據文獻記載,漢字是由黃帝(公元前2337-公元前2307)的史官倉頡發明的。漢字發明的可能地點有三個:山東日照兩城鎮、曲阜、新鄭,最有可能是曲阜。因此,漢字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必然出現在2300 BC以后,地點是在中原地區。
繪畫產生于文字發明之前,也可能和書法同時出現(古人說“書畫同源”)。文獻最早提到的專業畫家是帝舜(公元前2162-公元前2110)的妹妹“夥首”。如果以“夥首”作為繪畫藝術產生的標志,那么她生活的時代可能晚了一些,晚于漢字的發明200年。且其生活的地點難以確定。
查看更多2013年郵票目錄